靴子终于落地啦!美对华贸易战在2024年总统大选之际,终于上演了最后的疯狂。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就从25%提高到了100%。翻了2番。其他,如钢铁和铝,半导体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医疗器械等等,全部加征25%、至50%不等。这背后有怎样的动机?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必须承认,这一次对华如此强硬的“贸易战”,拜登政府这一次,比特朗普还“更狠”啊!连在墨西哥制造的中国汽车,它都要加征200%的关税。那么,这表明:现阶段,拜登的政策班底,基本都是一些鹰派。也不排除因为大选临近,实现上,外交政策是做给内部看的,做个选民看的。让选民看到一个比特朗普还特朗普的拜登!但实话实说,加征关税,对中国实际影响有多大呢?直接说结论:影响有限,微乎其微。我们逐一分析。譬如,对中国造船业、港口用起重机和集装箱征收关税,“项庄舞剑意在沛”,意图明显,就是打压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只要稍微对比一下:中美两国制造商船的总量,相差太多啦!中国新造商船的总吨位,占比全球比重的多少呢?根据联合国报告数据,2022年,47%。去年,咱们更是“下饺子”,造了一千艘远洋船,美国呢?10艘!不是美国不想造啊,而是造船成本太高了!这样一对比,您说,老美搞这一套,就是小胳膊跟大腿较劲。基本上,没戏!再说,电动车。影响,只能是微乎其微!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522万辆,全球第一;电动汽车出口量,120辆,同比增长超过77%。产量预计,按麦肯锡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达全球总产量的43%。海外市场,尤其是非美国市场的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第一,中国车企品牌的市场并不是高度依赖单一市场;第二,中国车企制造商强大的规模经济,最终必然消化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再说,们自己也对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调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初,工信部就发布了一份针对锂电池行业的公告,提出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其实,这就是一个大信号。表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在地缘政治的冲突中,我们也在做各种调整动作,避免我国新兴产业,尤其是周期性行业,无需扩张,埋下长期发展的更大隐忧。反观美国呢,变本加厉的“贸易战”,只会反噬自身。理由如下:第一,尽管美国对中国众多高科技行业“卡脖子”,对新兴产业“高关税”,但是,刺激的是中国更为强大的自给自足能力,换言之,美国的打压政策,是培育出了一个更为强大更为强悍的对手。第二,在新能源行业赛道上,保护主义,闭关自守,让美国丧失了本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机会。短期内,利用大国地位,挥舞大棒,长期看,是自身竞争力的严重削弱。

针对美国的霸凌行为,咱们肯定也是不能忍气吞声的。外交部和商务部都在第一时间发声,。中方反制措施,一触即发。到底,咱们这边会有什么大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