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BA在电动化之路上,产品力都不算惊艳,起码远不如新势力车企抛出的“重塑、颠覆以及多少万以内最好”般炸裂,但产品是立体的,需要从发布会的PPT上走向视野,孰优孰劣,一试便知。

CLAR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i3开始,我就对宝马的纯电产品加以好感,所以这次我选择体验更高级别的i5系列。i5家族化的风格依旧采用双肾式前格栅设计,拥有运动套装以及豪华套装两种外观样式可选,并且在燃油车型和纯电车型上并没有明显区别。

细节处融入了香槟金色元素,虽然红车漆的“钢铁侠参数图片)”配色不是我的菜,但如果是黑/灰色搭配金色,会起到了非常不错的点缀作用,质感上要高级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网加入了类似宝马i7的发光格栅边缘,配合新样式的日行灯、迎宾光带,这种仪式感很新锐,我理解为这是宝马所追求的“新豪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柱位置上的发光数字标识则是国产版本车型的专属,这个标识会在上车前亮起迎宾,还会根据充电状态进行闪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马i5诞生自CLAR这个油电共生平台,并非专属纯电平台,对于宝马集团来说,采用CLAR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幅降低新平台新车型的研发成本,这对于传统车企目前尚不明朗的新能源市场情况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策略。

油电同平台,自然少了“油改电”的流言蜚语,相应的造型也需要考虑电池布局,所以5系没有了修长的身姿,侧面轮廓经过了全新的设计,老款5系修长的姿态被短促流畅的溜背造型取代,外观,也是这一代5系最受争议的地方。

小号7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系的内饰设计方案应用于5系上,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语言传承很聪明。类似7系的交互式氛围灯带在宝马i5上甚至能分色分区域显示,再加上12.3英寸仪表+14.9英寸中控屏的连屏设计让车内的视觉效果拉满,坐进前排会有一种小7系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宝马i5的后排舒适配置不如大哥7系那样丰富,但在头顶上与7系一脉相承的悬浮式巨幕却并没有缺席。这块与7系同款的31英寸、8K分辨率悬浮式巨幕,虽然都是屏幕,但是这个头顶巨幕展开后,坐在第二排的视觉效果还是非常震撼的。

老道又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仅从数据上来看,宝马i5或许并不出色,i5 eDrive35L最大功率210千瓦,最大扭矩410牛·米,电池为三元锂电池,容量79.05kWh,CLTC纯电续航里程536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如果从实际驾驶感受来说,这是我目前开过电车中非常完整的一辆,这里的完整是指所有感受均衡且得体,没有明显的分裂感,它不会有猛然输出动力给乘客带来的“眩晕感”,调校上它更强调动力循序渐进、线性的输出,趋于油车的体验。刹车脚感/转向手感/悬架的压缩和回弹标定并没有因为这是一辆电车,亦或这台车底盘装着电池而变得莫名其妙,一切都非常均衡,这方面才能看到宝马造车的老道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底盘反馈而言,这台i5要比自家的i3还要更韧一点,它能充分过滤掉大小颠簸带来的生硬冲击,而且滤振质感甚至有几分i7的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马大部分产品全面向舒适端靠拢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i5也不例外,车头的动态响应略有延迟,弯内的中心点模糊,需要驾驶者进一步沟通,但除此之外,城区内的闪躲腾挪,i5依旧保留了宝马“好开和跟脚”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燃油车时代宝马的L2级驾驶辅助就已经做的很好用了,那在这次全新的5系上面,还支持在高速路或是封闭道路上,这套驾驶辅助系统可以通过驾驶员的目光进行主动变道超车的视觉确认。

除此之外,这套驾驶辅助系统针对中国本土市场进行了专门的标定和调校,在高速巡航和低速拥堵两个场景下,整套辅助系统像个老司机一般,加速刹车以及突发侵占车道都可以很老道的处理。

“开过电动车,就再也回不去了”的言论在互联网盛行,之前我对此种说法非常不屑,认为燃油/混动/纯电应该是并行而非对立,直到我深度体验了这台i5后,一台各方面均衡且完整的电车,确实可以提供非常惬意的日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