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携妻一道去虎山公园散步。正赶上楝花盛开,茂密的淡紫色花朵映衬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之间,煞是好看。妻问:这是什么花?我刚好在网上见有网友发过相关图片及有关文字介绍,就答:楝花。
楝花,始于暮春,收梢于初夏。楝花是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尾,楝花谢尽,花信风止,便是绿肥红瘦的夏天了。楝花确实有些特别,楝花的美,给人一种闲情逸致的感觉。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就有一首与楝花有关的诗。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今浙江湖州人。元末时,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职归隐。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享年五十三岁。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曾与杨维桢在席上赋《铁笛》诗,当时杨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赞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被人称为“吴中四杰”。
天平山位于苏州西南,太湖之滨,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元末,为避乱世,杨基曾隐居于故乡。一日,漫步太平山中,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一首《天平山中》。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细雨蒙蒙,又细又密又柔和,打湿了淡紫色的楝花。
在南风温柔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地成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然记不得路途的远近。
沿途听着黄莺鸣叫,一路婉转啼鸣把我送到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基这首《太平山中》是一首纪游七言绝句。
整首诗开篇描绘了太平山中所见的初夏景色,宛如一幅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颗颗金黄色的枇杷。然后,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
全诗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写实,描绘细腻,对仗工巧,用词凝炼,有声有色,相互辉映,自然典雅,情深意重,突出特点是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一是从触觉角度描写,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适惬意;二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三是从听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通过描绘天平山的清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天平山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美和善是相辅相成的,杨基之所以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得如此自然典雅,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心若善良,眼中所见一切都是美好的,自然就会处处有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