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上海市教委发布“2024年高等教育工作要点”,首次明确提出,将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结合的方式,将理工农医类本科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

那么,这一举措意味着什么,对中小学生以及今后的升学、就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了解一下高等教育的专业门类。按照目前通行的分类,共分为14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2021年又新增了交叉学科。

一般来说,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以及新增的交叉学科,被视为理工科,也就是新高考实施前传统的理科,其他9大学科为视为传统的文科,其中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化、历史学、艺术学被当作纯文科,近年来经济学、管理学在选科方面也向理科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科由所占的学科数量多,以及长期以来“重文轻理”等影响,招生人数比例大大超过理工农医类招生人数。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理工类人才紧缺,教育部要求各地和各高校优化招生结构,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

其次,目前理工农医类的招生比例如何?

对此,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曾介绍,在2022年本科招生中,已经把理工农医的招生比例提升到过半的水平,这意味着,本科招生规模有一半及以上放在理工农医类的专业和学科上面;在硕士生教育阶段,理工农医类的招生规模接近60%;在博士生教育阶段,理工农医类的招生规模超过80%。很显然,在上海,目前这一比例低于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上海提出,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理工农医专业门类本科生招生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此外,上海还同步提升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高职专科专业大类招生规模,这3年,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也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上海还提出,在稳步增加理科和基础医科招生规模的同时,要控制“过剩”学科专业招生规模,控制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以及部分外语类专业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同时,调控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旅游等专业大类的职业本科和普通专科生招生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上海实施的是“3+3”新高考模式,目前所有的理工农医专业,都要求学生物化双选才能报考,而物理和化学是小三门当中最难的2门科目,竞争也非常激烈,导致很多学生不敢选,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孩子。

2024年起实施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共有21229个专业,其中不限选科有9895个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双选的有9124个专业,占比42.98%,单选物理要求的1131个,总体上保持50%的物理学科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上,越是名校,对理化双选的专业要求越高,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11所参与上海综评录取要求物理双选的专业占比超70%。

对于中小学来说,一方面需要提前了解选科要求变化,根据规划,尽早明确选考科目;另一方面,要从小重视科学教育,提升数理基,为今后的专业选择和就业拓宽路径。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