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沉迷优雅英音无法自拔,还是偏爱美音的随性自由?除了英音、美音的常年battle,很多非母语国家的口音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日式拿片假名读英语;又比如我们经常自嘲的中式英语,无论是北京大妈的一句“味儿抗儿母儿兔儿北儿京儿”,还是东北铁汁开口一句“咚(dóng)特(don't)”,都充满了祖国地方特色。

看《生活大爆炸》总是被Raj的印度式英语逗笑,口语流利却充满咖喱味道,被谢耳朵、莱纳德调侃口音也是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生活大爆炸》

韩语本身就有吸收英文单词,所以很多韩国人的英语可能会偏韩语的直白化。比如“Merry Christmas”会变成“玛丽克里斯马斯”。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有圈子的地方就有鄙视链。

听说在留学生圈子里口音鄙视链是这样的:冷艳优雅女王音>接地气的伦敦腔>最炫北美卷舌风>to die的澳式口音>天书般的Hinglish(印度英语)>夹杂着东北大碴子味儿闹太套的Chinglish>无法识别的Japanish和韩国泡菜味儿的Engli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太清楚伦敦本地人是否会因自己站在鄙视链上游而开心,但中国人却的的确确因为处在鄙视链底端,而羞于“Chinglish”不敢开口,常常觉得自己一开口说英语,就“偷感”很重。

追求口音的路上渐行渐远,思考该学英音还是美音,就像小时候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一样为难。

无论自嘲还是群嘲,迷英音、爱美音,追求心中的完美口音都不是一件坏事,但一定要有完美口音才敢开口说,就有些本末倒置了。BBC曾做过四期节目,专门谈中国人的英语口音,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有英国口音或美国口音。BBC认为,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远比口音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英语沟通,并且外国人也并不会过度在意非英语母语人士的口音问题。换位思考,如果一个外国人跟你说中文,四声不分、平卷舌不分,你可能会瞬间摸不着头脑,但不一定完全听不懂。

所以你还在因为讲英语有口音不敢开口吗?偷偷告诉你,全球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学生来Kaplan语言中心就读,经验丰富、资质专业的外教什么口音都hold住,况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只是会和你交流,提升语言技巧,从不会在意你的表达是否有“口音”。

除此之外,纯英语的海外课堂,更让学生有沉浸式体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在这里学英语,你们之间唯一的沟通只能是英语,在无形中锻炼口语能力,哪还会在乎什么“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