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权衡一个人能否结婚时,究竟是在权衡什么?

是对方的外形长相符合自己的审美?是对方的家世背景能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帮助?还是对方的经济基础能让自己摆脱当前的生活状态?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可能都不是。

因为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意外的发生,都不可能永远不变。

我们选择一个对象成家,是为了追求一段稳定长久的婚姻关系,所以就会对感情的专一性有要求。

所谓的感情专一,并不是生生世世只爱一个人,而是这种专一的背后,是对彼此的信任与了解,基于信任的基础之上,我们更容易享受婚姻生活带来的安全感与温情。

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婚姻生活的无尽痛苦之中:

比如丈夫总喜欢和刚认识的异性聊天,尽管他当时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明显,但妻子难免会心存芥蒂,陷入无休止的怀疑。

又比如女友对帅气的异性毫无抵抗力,如果某次对男友态度冷淡了一点,就会被怀疑是不是移情别恋了,两人就会爆发情感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喜欢能长期忍受猜疑和争吵,和这样的人生活。

但现实是一旦结了婚,想要重新洗牌没那么容易。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和一个人交往时,就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呢?

答案是:有的。

如果在交往过程中能发现对方这两个细节,那么就能避免选到一个感情不专一的对象。

01

“永不满足”

关于多巴胺,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快乐分子”。

然而事实上,多巴胺是一种“预期分子”,它的职能之一就是最大化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人更好的生存和繁衍。

但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多巴胺并不感兴趣,他只会让人想要更多!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行为主要由多巴胺主导的人来说,一旦得到某样东西,就会立刻失去兴趣,转而追求更多。

人也是如此。

这,就是很多人在寻找伴侣时不满足的根本原因。

比如很多人都曾一见钟情过,在茫茫人海中将注意力投射到某个异性身上,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梦中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想办法接触,制造偶遇,要联系方式等,慢慢从普通朋友变成恋人。

但是在恋爱之后会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反而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随着争吵和矛盾的出现,你会发现对方不是自己的真爱,原来自己选错了。

然后便去寻找新的“目标”,可能要不了多久,会再出现一个人,让人一见钟情……

如此下去,周而复始,就被贴上了“花花公子”“移情别恋”的标签,感情不专一正是如此。

一个异性什么时候最有魅力呢?

当你不了解他(她)的时候。

会根据他的生活细节产生想象:

比如洁白的T恤说明他很爱干净,说话轻声细语以为她很温柔,偶尔提供的一次帮助认为她体贴会照顾人。

有了这些之后,会忍不住想接近对方。

当对一个人了解得越多,这种神秘的魅力就会越少。

所以一段恋爱关系建立起来并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忍不住伤神,因为发现对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这个时候,多巴胺的兴奋程度会降至最低,会让人觉得难过,怎么去解决呢?

那就是立马投入到一个新的异性身上,重新让多巴胺兴奋起来,快感就会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那些感情不专一的人,他们一直在追求的不过是多巴胺欲望回路带来的刺激,哪怕拥有了一个完美恋人,他们也不可能满足。

其实这种对他(她)的美好想象正是来自多巴胺,所谓的魅力也不过是多巴胺带来的谎言。

02

“无法享受当下”

前面我们说过,多巴胺会让人永不满足。

对于正常人来说,我们非常渴望和一个异性交往的时候,这个追求的过程会让人充满动力,而且确立了恋爱关系之后会非常满足,觉得自己终于拥有了心中挚爱,该好好享受相爱的幸福了。

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说,当得到某种你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时,欲望会达到顶峰,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个时候,多巴胺的分泌减少,内啡肽分泌增加,与其他神经特质一起,将多巴胺通路彻底关闭。

反之,如果一个人无法关闭多巴胺欲望回路,那么他就不会为已经得到的事物感到开心。

换言之,任何事物,只要得到,就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追求更多。

因为在爱情中,无法忍受巨大的多巴胺落差,只能反复做错误的事情,就会陷入一种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就像《小王子》书中的一个情节:

“你为什么喝酒呢?”

“因为我想忘记。”

”忘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