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世间,轰轰烈烈的爱恋常见,长长久久的相伴难寻。

许多感情刚开始时你侬我侬,可是到了后期却会彼此厌倦,似乎再浓烈的爱意,都敌不过时间的考验。

对于这样的现象,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曾说:

“即便在幸福美满的婚姻当中,夫妻同样需要应付大量的问题,而且绝大部分冲突都是永久性的,准确来说,这个比例是69%。”

婚姻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两个互相独立的人一旦牵绊,多的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和难以轻易适应的差异。

面对这些矛盾和差异的方式,决定着一段关系的走向。

观察那些真正幸福的婚姻不难发现,幸福美满的夫妻都是有共性的,也可以说,他们是靠这四个字维持的幸福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包容”

曾在书上看过一句话:“不对婚姻寄予过高期待的人,更容易收获幸福。”

听起来这样的逻辑很奇怪。

如果真的不对婚姻寄予期待,又为何要结婚?但仔细想想,也许这句话的本质是在说,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婚姻。

会同你结婚的人,不会是温柔贤惠的海螺姑娘,也不会是帅气忠诚的白马王子,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当我们对另一半的期待越高,越容易因为现实而感到失望。

关于这一点,亦舒的一段情感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

亦舒和蔡浩泉相识时,对方只是一个落魄画家,她爱上了对方身上的抑郁气质,认为只要有爱,两个人能抵御一切。

这个时候亦舒对爱的期待达到了最高值。

结果是,当她真的和蔡浩泉结婚之后,曾经真挚的爱意慢慢消散,剩下的只是满腔怨言,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为什么亦舒变了?

因为她对现实产生了错误预估,因为她高估了爱的作用,这才当两个人穷困潦倒时,她只剩一身怨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相似的例子。

有人寄希望于另一半一直理解自己,有人寄希望于另一半为自己遮风挡雨,有人寄希望于另一半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现实情况是,不会有那么一个完美的人,我们同一个人结婚,不只要同对方的优点相处,也无法避开对方的缺点。

只有能包容对方的不足之处,婚姻才能维持下去。

如同当初的杨绛和钱钟书,人们都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意十分浓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钱钟书也有许多缺点,甚至是如今的许多人无法忍受的缺点。

杨绛在回忆起钱钟书时写道:

他分不清左右脚,拿筷子也和小孩一样一把抓,初到牛津时还摔跤磕掉了一颗大门牙,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起夜还不慎砸烂了台灯。

即便杨绛在坐月子期间,钱钟书也不懂照顾自己,更别提照顾杨绛。

最终还是杨绛坐完月子回家把家里收拾干净,她没有埋怨对方,她只是在帮钱钟书一次又一次收拾烂摊子。

他们浓烈的爱意,是彼此的包容构建起来的,一旦互有怨言,也不可能有之后的恩爱。

而包容一个人的前提,是清楚和接受对方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愿意以低期待和对方相处,这样所有的收获,才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