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这一天,央行连续发布四条重磅政策:

一:取消首套、二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

二: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25个基点至2.85%。

三:降低首付比例,首套房为15%,二套房为25%。

四: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一出,引发了市场的剧烈反应,带动了万科等20余家房地产股票涨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央行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些重磅政策?这些政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到底要不要买房?

本文将会给你带来一个深入解读。

(1)为何央行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四类」重磅政策?

新闻要连起来看。

2024年5月11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4月末,M2同比增长7.2%,M1同比下降1.4%,M0同比增长1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反常的数据,代表着我们的金融形势遇到了困难,且非常不乐观。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M0、M1、M2的概念。

M0,是流通中货币,代表大家手中的现金,是随时可以花的钱。

M1,是狭义货币,包括M0+企业活期存款,代表个人和企业随时可以花的钱。

M2,是广义货币,包括M1+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基本包括大部分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不同国家之间对于M0、M1、M2的计算方法不同,因此不能横向比较,只能在自己国家里面纵向进行比较。

这次M1同比下降1.4%,是有史以来第二次出现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主要是个人加企业的流动资金,M1的下降,说明市场整体流动资金的下降。

一直以来,我们的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呈现高度关联性。

主要是因为居民购买新房形成的预售资金、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沉淀等,推动着M1的高速增长。

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发生重大转型、地方化债加速推进的情况下,房地产遭遇寒冬,推动M1增长的引擎已然不在,因此M1的下降也就顺理成章。

再看M2。

相比M1的负增长,这次M2同比增长7.2%则更加引人瞩目,因为这是20多年来M2的最低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M2的组成里面是包含了存款的,现在流动货币在减少,存款增速也在减少,那钱到底去哪儿了呢?

有人给出的答案是理财产品。

有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理财快速回升,单月增长超2万亿,一举扭转3月的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当前存款利率一直处在下行周期,而前期有些银行为了揽储而施行的“手工补息”方式又被明令禁止,所以对于有储蓄需求的那部分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将钱投向了理财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理财市场的增长并不是M2增速放缓的全部原因。

从宏观上看,M2的增速其实应该与GDP增速相匹配,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我们长期M2增速高于GDP增速,就会导致许多货币在金融领域空转,其实不利于金融的健康发展。

所以,后续我们的M2增速应该也会逐步降低,最终与GDP增速相匹配。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金融模式要从现在的“银行模式”转换为其他模式,但这种模式的转换势必会带来阵痛,必须要通过政策的调整,人为设定一个缓冲地带,以防止转换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属,M1的负增长以及M2的增速放缓,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了当前我们面临的复杂而又严峻的经济形势。

因此,央行才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了这一系列的政策。

不过说句题外话,数据是一个方面,让大家看到什么样的数据又是另外一个方面。

当时这个数据刚一公布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肯定是在为后面的一些动作做铺垫。

现在来看,谜底已经揭晓,一切逻辑就显得通畅了许多。

(2)这些政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政策发布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这次的政策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刺激经济」,二是「去库存」。

首先,降低首付比例、放开商贷利率下限、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三条举措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大家加杠杆买房」。

这个地方要跟大家科普一下房贷的概念,对于买房的居民来说,只用首付+贷款,就可以买下一套房子,这里面需要用现金支付的,只有首付部分。就相当于用首付的钱,撬动了整套房子的钱。

但是对于卖房的企业来说,只要房子卖出去,那企业就获得了100%的钱,这笔钱是要实打实打进企业账户的,是企业的流动资金。

比如说一套房子100万,首付15%,买房者只需要拿出15万,再加上银行的贷款,就可以买下这套房。这个时候,买房者付出的现金是15万,剩余部分,其实可以看做加的杠杆。

但是,卖房的企业,却直接可以获得100万的现金(买房者的15万首付+银行85万)。

这样一来,相当于居民利用15万流动资金撬动了100万的流动资金。

这样的好处是见效快,只要房地产市场火爆,那经济数据一定好看。

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就是,动辄二三十年的房贷导致居民的未来收入被极大的透支。

ß虽然短时间内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流动资金,但居民杠杆率却会快速增长,经济的增长相当于是透支未来获得的。

「买房的人越多,被锁死的资金就越多,未来的消费需求就会越少。」

所以,在房地产火爆的那几年,我们的M1也随之快速增长,但是到了后面几年,整体社会的消费需求却越来越弱,我们的M1也随之下降。

这次政策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借着降低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希望能够刺激更多的房地产消费。

但是,我个人觉得,效果应该不会太好。

因为当前的经济状况,不是「因」,而是「果」。

现在最应该刺激的,不是「消费端」,而应该是「供给侧」。

如果大家手里都钱多的花不完,那大家肯定愿意拿出来花。但是如果没钱,那再怎么刺激也没用。

「不是不想花,而是实在没钱花」。

除了上述三个刺激居民的政策之外,还有一个政策是设立专项贷款资金,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相比于其他三条,我觉得这一条才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政策。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上面三条瞄准的是『消费端』,也就是居民这一侧。

但是这一条瞄准的是『供给端』,是企业这一侧。

这个政策里面有三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一是『合理价格』。

什么价格才算合理呢?

那肯定不是你房地产企业说了算的。

要知道,现在房地产企业的形势普遍非常严峻,我们前期也出台了很多救市政策,但是成效都不大,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25个月下降,很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国企下场收购,那些房地产企业为了活下去,肯定会打折出售。

因此,收购的价格肯定会比市场价要低。

第二个关键点是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

其实就是库存房子。

对于房企来说,这些房子本来就卖不出去,现在国企来买,那价格肯定会打骨折。

第三个关键点是要房子要用作『保障性住房』。

而保障性住房无论是『配售型』还是『配租型』,价格肯定会比周围市场要便宜许多。

这就会对周围的二手房市场形成降维打击,促使周围二手房价下跌。

毕竟同一个小区同一个楼,不可能价格差太多。

所以,这个政策,肯定会导致二手房价格下降,二手房价格下跌也会带来新房价格下跌,进而导致整体房价下跌,但是下降幅度还不好说。

对于经济来说,国企下场买房,也有利于盘活这些闲置资产,短期内可以解决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困境,长期来看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承诺,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份额外的长期的流动性租金收入,算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3)我们到底要不要买房?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我们关心的,肯定是要不要买房。

综合来看,现在居民负债率较高、人口进入负增长、城镇化率进入一个较高水平,以前推高房价的基本盘已经不在了,所以房价会回归一个正常的价格范围。

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我个人认为,当前房子已经回归「商品」属性。

就如同买车一样,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接受其每年的折旧亏损。

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可能会有抗通胀的保值属性。

但是其他地区的房子就不好说了。

所以要做好买房以后亏损的准备。

如果是为了投资,我个人觉得现在不是投资的好时候。

对于刚需来说,现在政策力度已经非常大了,再往后估计也很难出现类似当前这种核弹级政策了,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考虑出手。

不过最后还是要说一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买房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这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被别人的观念所左右,还是要综合考虑,理性思考才行。

「千万不要被带歪了节奏,不要被网络的一些贩卖焦虑的内容给洗脑,一定要慎重。」

我是垚森,希望通过我的文章,帮助大家拓展认知边界。

我不接软文广告、不卖课、不荐股,所有收入均来自于读者赞赏,可以放心关注。

本文首发:垚森杂谈

作者: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