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讯 5月18日,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以“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为主题,在广州市从化区联合举办2024年“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仪式活动。

活动现场发布了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作为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该行动计划明确了全省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目标,综合部署了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优先领域及27个优先行动,为全面提升广东省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引。

广东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

《行动计划》从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三方面阐述了全省生物多样性现状情况,总结了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七大成效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确定了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优先区域和行动计划等,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崭新篇章。

据了解,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广东采取积极有力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制定(修订)《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等多条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出版了《广东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研究》等一批成果资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生物安全管理逐步强化,积极开展入侵机制、风险评估等系列研究,建立多个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平台,为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外来入侵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十三五” 期间,全省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27万公顷,累计修复退化湿地6286.11公顷,实施了5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森林覆盖率达58.66%,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5.71%,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2017年以来累计整改自然保护地内存在问题596个,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3.55公顷,通过开展“昆仑 2020”“飓风 2020”等专项行动,全省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7万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7万人,有效保护广东省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科普宣传和对外合作交流逐步深入,积极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COP15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全方位展示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和2030战略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目标,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迁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机制;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基本完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持续好转,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广东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及遗传资源极为丰富。为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行动计划》提出,建立11个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其中,《行动计划》明确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中划定的南岭和南海优先区域基础上,细化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南岭山地、罗浮山—大桂山、莲花山、云雾山—天露山4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和潮汕—南澎列岛海域、红海湾—碣石湾海域、大亚湾—大鹏湾海域、珠江口海域、镇海湾—广海湾—川山群岛—银湖湾海域、阳江湾海域、湛江雷州半岛海域7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栖息地提供政策依据。

部署“11个优先领域 27个优先行动”

《行动计划》部署了11个优先领域,27个优先行动,93个细项任务,广泛涵盖健全政策法规及管理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促进南海和珠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程、构建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和深化合作交流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行动计划》注重突出本省特点,考虑广东省是海洋大省且内陆河网密布,水生生物丰富,部署开展“促进南海和珠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行动,要求结合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探索构建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体系。在“完善就地保护网络空间”行动方面,提出实施区域生态质量评价考核,推动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生物多样性后评估工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行动计划》还要求,定期更新广东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物种名录,探索研究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清单,开展广东植被志编研等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实习生 区咏诗

通讯员:粤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