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珍贵之处在于一种顽强的生命力,面对沉重现实的一种心境和态度,一个人塑造自我的觉醒。”

撰文|翟文婷

因为点赞、收藏、搜索了一些《我的阿勒泰》的信息,我使用的社交平台,还在向我疯狂推送这部剧的点滴。

比如,巴太和文秀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这是个HE(happy ending)还是BE(bad ending),剧集播完很多天了,还有人不停地分析争辩。更不用说于适的骑马剧照,简直铺天盖地。

再比如,剧中阿要在拖依(舞会)上,手持酒瓶,卡点摇晃的动作,很多人模仿,包括他自己。

文秀被巴太表白后,手拎桦树皮,在旷野里欢快蹦跳的画面,拍出了阿尔卑斯山脚下《海蒂和爷爷》的神韵。

托肯的扮演者阿丽玛说,她收到天南海北的用户发图片要给她寄搓衣板和洗衣机。

我不反感,甚至希望他们能向更多人推荐这部迷你治愈剧。

普通人的情感共鸣似乎是相通的。可能有人沉醉于巴太和文秀甜甜的纯爱,或者被阿勒泰的美景所折服,也有演员的粉丝盲追,还有人纯粹被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所打动。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有人意识到李娟文字的能量,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她的散文当然不是煌煌巨著,处处渗透深刻思想,珍贵之处在于她写作背景所决定的一种顽强生命力,是面对沉重现实的一种心境和态度,是一个人塑造自我的觉醒。

滕丛丛捕捉到李娟的好,而且没有浪费这种好。

虽然我不喜欢强调女性视角,但也不确定,一位男性导演是否能认同并理解这种平淡文字所蕴藏的生机。

比如,剧中帐篷房子漏雨了,文秀用塑料袋接雨水。李娟在散文集《九篇雪》的「房子破了」里描述得更为详细,被褥湿了,商品湿了,食物湿了。读着让人觉得内心也是潮湿的。但她结尾说,「妈妈,你看,房子破了,塌了,被毁去了——而我们还在这里。」

再比如李娟对情感的细腻呈现,「交流」中写道,「小伙子们若老是赖在帐篷里不走,则一定要发脾气,否则就会稀里糊涂有一堆男朋友。」

这个细节被改编在巴太对文秀的表白暗示里,「牧场上有很多当地男人,他们去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你不要太热情,你要凶一点,不要笑,不然你会有很多男朋友的。」

李娟母亲形象呈现可能更为直白。如果你读过《遥远的向日葵地》,就知道李娟的母亲是一位独自种植过上百亩向日葵,夏天赤裸身体,挥汗耕种的女人。在女性立场,会把这些特征理解为是一种洒脱、豪气,顽强的生命力。男人会怎么看呢?

我还想说,这部剧令人感动之处在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横行的主流语境,追光灯打在文秀这样一个人物身上,真的是对女性活力、美好的多样呈现。

一位怀揣梦想的文艺女青年,没有扎眼的外形,出众的身材。因为一番造次的宣言,诚实得略显笨拙的态度,就打动当地最优秀的训马师、刁羊胜出者、骑射冠军、托肯的最帅小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摄影指导也在尽力还原原著文字感营造的氛围。他考虑的不是单纯把景拍好,更在意李娟笔下感性抽象的意境。「她的语言其实很朴素,但朴素里有种味道,带给人强烈的沉浸感。」基于这样的理解融入镜头语言,他们真的是对李娟作品给予了很大的尊重。

改编团队更珍贵的一点是,重新建立了男性的荧幕形象。

于适伴马的剧照,直观展现了什么是「人高马大」。虽然你知道这是塑造的,选择性呈现的,但愿意这么做,就是一种价值观的确定倾向。

戏内戏外呈现出来的信息,也给人男性力量回归的感受:于适提前半年学习哈萨克语,不论对话、骑马还是剪羊毛,拍摄全程都是亲自完成,没有替身。这简直是对流量小鲜肉的一次现实教育。

这些只是尊重原著的基本原则,在看过一些主创采访后,我还想说他们对待观众是有平等之心,而不是试图把用户当韭菜。

导演滕丛丛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愿意造个梦给大家看,但做完梦后,我们总有面对现实的那一刻。」

什么是现实?于适说,他很认真想过,如果不是因为拍戏愿意长久在那里生活吗?「非常认真地说,我也没有办法接受。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他们有生活的难处和艰辛。」

我们看到的自由只是一种镜像。

《九篇雪》被称为还原阿勒泰的柔软之光,但是你只要读过「行在山野」、「吃在山野」、「穿在山野」、「住在山野」这几篇,就能知道,美好只存在想象,或者说瞬间。

李娟说,骑马的难受真是无法形容。没有马鞍的光背上,马坚硬的脊梁硌得要命,身子扭来扭去,怎么坐都不舒服。

她回忆有次带老乡野外吃鱼,千挑万选了河流一处相对干净的地方冲洗,「盐是从牲口棚子饲料槽子里的边缝抠出来的,不知被牲口的大舌头舔过多少遍了……」

你看到的是壁纸一般的风景,李娟的笔下,其实「牛总是来顶我们撑帐篷的桩子,狗偷我们晾挂的干肉,顾客和我们吵架,风也老掀我们的屋顶」。

编剧彭奕宁提醒大家,「李娟老师的原著中虽然有很多幽默的段落,但总体格调是忧伤的。很多故事表面好笑,其实多是关于孤独,误解和丧失,有一些幽默只是因为生活原本就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甜甜的爱情,他们也试图传递避免因为恋爱脑丢失自己的信号。

文秀对巴太说,「我喜欢这儿,不仅是因为你,也是为我自己。以前觉得,要写好文章就得去北京,但现在有好多想写的,写得都比以前好。」很多人争执的结尾,男主也不是单纯为了爱情回来,他是回归自己选择的生活。

如果我们此刻身处跟李娟笔下类似的环境,还能保持内心平静,身怀梦想,活在当下,日拱一卒,就是生活在自己的阿勒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