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辛苦收集整理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

01 百子传说

周文王姬昌儿子众多,具体数量众说纷纭,历史传说最多的竟然达100个之多。

说100个确实太夸张,但二十几个是有的。仅一母所生的嫡子就有10个,其它庶子也有八九个,所以二十个左右是可信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文王正妃太姒所生的6个儿子:

长子:姬考

姬考又被称为伯邑考,伯是排行老大,邑是封地或者官职名。

姬考在史书上的记载很少,一种说法是姬考就是武王姬发,小时候起名考,大了之后改名为姬发;另一种说法是因病早逝,还有一种说法是被纣王烹杀并做成肉饼来试探文王(相传文王创周易,善占卜,纣王十分忌惮)。为了迷惑纣王,姬昌假装不知道,吃下了肉饼,从而使纣王放下了戒心。

次子:姬发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武王,举全国之力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灭掉了残暴无道的商纣,建立了周。

三子:姬鲜

因为封地是管国,所以又被称为管叔鲜,因不服周公,发动和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诛杀。

四子:姬旦

他就是本文重点要讲述的周公,周公其实不姓周,姓姬,因武王将这块地方分封给了他,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周公,也称为周公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子:姬度

因为封地是蔡国,所以又被称为蔡叔度,因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流放。

八子:姬处

因为封地是霍国,所以又被称为霍叔处,因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流放。

02 武王伐纣

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的残暴统治,纣王仓促应战,强行征调来的七十万奴隶,竟然在阵前倒戈。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在摘星楼一把火送走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驻朝歌之后,为了安定民心,武王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大典,向上天和百姓宣告纣王的罪状,得到了殷民的认可。他为比干正名并树碑立传,又从监狱里放出箕子,给予优待。

箕子后来远走辽东,建立了箕子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纣王的后代,武王并没有赶尽杀绝,他将殷地封给了商纣太子武庚,让他来继续统治殷民。为了防止武庚作乱,他又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封到了殷都附近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周武王克商后,班师西归。表面上似乎周已代商而得天下,但实际上当时周的政权尚未巩固。虽然商纣已亡,但殷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其东方的潜在势力依然存在,武王也是如芒在背,不能安寐。

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私下里曾对周公旦说,河南伊、洛是天下的中心,并流露出要在此建都的想法。

03 三监之乱

可惜刚刚过去两年,大局尚在风雨飘摇之际,武王便一病不起了,虽然努力救治,但一年之后武王还是撒手人寰。

此时,成王年幼,根本无法驾驭错综复杂的局势。

为了大局,周公挺身而出,以摄政王的身份代替成王治理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纣王的儿子武庚得知武王去世,决定发动叛乱。

而本来监视他的管叔鲜,早已对周公的安排不满至极,于是他与武庚串通一气,并说服两个弟弟蔡叔度和霍叔度,这就是历史上的“三监之乱”。
周公在统一了周朝内部的矛盾之后,毅然出兵东征,打败了武庚的军队,并同时消灭了东南地区忠于商王朝的残余势力,诛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霍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他遵从武王遗愿,在洛阳建东都,并把顽固的殷民迁至于此。他恩感并施,对敌视周朝的人绝不留情,对拥护周朝统治的百姓施以仁政。

04 礼乐治国

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区域的控制,他分封同姓诸侯和有功之臣,利用这些诸侯控制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而拱卫京畿的安全,强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诸侯林立,为了控制住诸侯,周公又开始制礼作乐。

礼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规范政治、生活的行为准则,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各色人等安于自己的位置和本分,进而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确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是君,诸侯是臣,这就是君臣上下。诸侯下还有卿、大夫、士几个等级,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君臣父子、尊卑贵贱等制度。做乐也是如此,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等级奏什么乐,都是有规定的,不能逾越。

七年之后,天下大治。周公遵守诺言,还政于成王,功成身退。

05 后世影响

西周初期,华夏尚处于蛮荒时期,年轻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十分混乱,一是对后代的血源关系造成影响,二是对双方身体的健康也非常不利。

周公颁布法律,禁止男女婚前随便发生关系,必须到结婚之时,所以后世把洞房称为周公之礼

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最心心念的就是周朝的治国方式,老子向往的是: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奔走天下,只是为了克复周礼,恢复到周公在世的那个年代的社会运行方式。

因为孔子非常尊敬周公,所以他常常在睡觉时梦到周公:

吾不复梦见周公矣

有鉴于此,后人在整理编著解梦书籍时,就命名为《周公解梦》,果不其然,此书名声大噪,但其实此书与周公没有任何关系。

三国时,曹操的《短歌行》引用周公的事迹表达自己使天下归心的襟怀,唱出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能让魏武帝心驰神往,周公之贤,可见一斑。

思考评论:

  1. 管叔鲜是周公的三哥,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武王姬发应该把王位传给姬鲜(管叔),但周公越过了他,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治国家,这导致了姬鲜的嫉妒和怨恨,最终与武庚联合叛乱;
  2. 周公之后,确立了父死子继的王位传承制度。自此之后,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传承了数千年,直到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3. 周公大肆分封同姓诸侯,并将殷民迁至封地进行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但分封造成尾大不掉,臣强主弱,而削藩又导致地方叛乱的事频繁发生;
  4. 礼乐制度使国家的统治迅速稳定,但森严的制度和阶级固化也扼杀了下层人民上升的通道,埋没了无数的人才,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周公的做法无疑是最恰当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局限性,抛开当时的历史看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你觉得周公有哪些功与过?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