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流传着很多关于生死大事的文化和规矩,在古代不管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君主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免不了要面对这种人生大事。

古籍《礼记》中就有关于举办丧事的各种文化信息,还有《孝经》也有关于离世之人身后之事如何操办的记载,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当家中有老人离世时,家人难免会强忍悲痛,为老人处理后事。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虽然治丧流程有所不同,但是对此重视程度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老人的丧事办的体面,让去世之人安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老人去世后的24小时内,有几件事不能做,做了可能会对家庭不利,甚至还会影响家庭运势和团结。

下面就来看看老人去世后不能做的6件事吧。

一、避免过度悲伤哭泣

每当家中有亲属离世之时,家人难免会悲伤哭泣,这也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悲伤和痛苦的方法之一。

老人去世后的停灵期间是可以悲痛哭泣的,但是要注意身体,毕竟过度悲伤会引起身体虚弱。

在古代老人停灵的地方温度也比较低,很有可能会让家属因为悲伤过度而生病,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不建议家属过度悲伤哭泣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的说法,老人因为刚刚去世,还没有离开,家人过度的悲伤和牵挂会让老人难以离去。

当然这也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说法,但是归根究底还是想让人们不要过度悲伤感怀。

二、避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在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中,家中有老人去世,是不可以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的。

哪怕是在工作时,出现了这种老人离世的悲剧,赶回奔丧的时候,也要更换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老人离世后,家属需要穿孝衣。

现在因为有西方文化入侵,很多城市中的白事场合都已经不再特意穿孝衣,注重着装素净或者穿白色或者穿黑色也都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花花绿绿的或者红蓝黄之类的颜色就尽量避免穿着,穿着这样鲜艳的衣服是对去世之人的不敬。

很多人会问,那佩戴首饰呢?实际上在古代的文化传统中,戴孝期间是要注意首饰佩戴的,最好是不要佩戴首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必须佩戴的话,可以考虑银饰等。

并且头发要整理好,这样避免对先人不敬。

同时还要注意,家中如果有鲜艳的装饰品最好是收起来,或者用白布盖上,避免出现灵堂中。

现在我们每家每户过年时候贴的福字和春联等,家中有人离世之时也需要注意,把它们撕下来,不能就这样贴在门口。

因为红色本身就是喜庆吉利的颜色,但是家中有人离世就不能使用这种吉利喜庆的颜色装饰品,这是一种对离世之人的不敬不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不要过度吵闹

老人离世后,现场一定要控制好,避免过度喧闹,更不能在离世之人面前争吵。

现在有很多家庭纠纷事件,但是在老人离世时,也要维持表面的和平,更不能在离世的人面前喧闹吵架。

古人认为,只有不敬先人,没有道德的人才会在离世之人面前争吵喧闹,这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实例的。

2016年就发生过一件老人刚去世,就争夺遗产大闹灵堂的事件,这是发生在重庆万州区的一个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因老人去世后遗产划分不清,有一对父子大闹灵堂,还把老人的骨灰盒砸了,这不仅是一次冲动的犯罪,更是让离世之人寒心。

最后这对父子被有关部门带走,等待他们的是冰冷的牢狱,让他们在这里好好忏悔自己的不孝。

在老人离世后,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让自己做出出格的事,更不能吵闹这是为人子女最该做到的孝道。

四、给老人穿衣要注意

老人刚刚离世时,需要尽快在家人的帮助下穿上寿衣,避免出现尸体僵硬的情况,影响寿衣的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人体死亡后,一开始身体还是柔软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变得僵硬,再穿上寿衣时很容易掰断离世之人的四肢。

如果一旦损坏遗体,这将是对去世之人的大不敬,也是一种非常不孝的行为。

穿寿衣时要注意,有的地方风俗是给老人先擦身,让老人干干净净的离去。

有的地方只是擦前胸和手指还有额头,这还是根据每个地方的风俗而定。

总体来说,这个主要还是想要让老人干干净净的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这种事情都是有专门的殡葬服务人员或者同村亲友所做,家人只需要在身边看着就可以。

有的地方风宿就不一样了,需要子孙后代或者亲属来给离世之人穿衣,送他们最后一程。

这个具体还是要看各地的风俗,但是穿寿衣这个需要尽早进行,避免因为没有及时给老人穿衣,而让家人内疚。

五、注意安排好葬礼

老人离世后,很多人都会手忙脚乱加上对于家人离世后的悲伤,很容易迷茫无措,因此耽误了老人的葬礼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是有一整套的殡葬礼仪的,让离世之人能够收到足够的尊重。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殡葬文化也逐渐的简化。

比如现在在城市中停灵时间已经从古时候的7天逐渐缩短到了3天,有的地方还会根据离世之人去世时间而缩短,有的时间点离世之人停灵只有2天左右。

这个也是跟各地的文化风俗有关,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对这些并不熟悉,也就出现了老人离世,自己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就需要家人提前联系好专门做殡葬服务的人员,协助自己把亲人的葬礼办好。

毕竟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办,这样可以让老人的葬礼举办的体面,也表达了自己的孝道。

避免自己怀念亲人时,存有遗憾,也寒了离世亲人的心。

六、家人离世后24小时内不要理发

我国自古就有服丧期不能理发的传统,《礼记》中更是记载了。

服丧的人,要三个月才能打理自己的身体发肤以示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对于老人离世后的服丧传统十分重视,这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孝经》中就说过,身体的皮肤和头发都是父母给的,轻易不能损坏,古人对于丧期理发这种事情更是忌讳。

但是现在社会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同,丧礼这种事情都简化了,服丧这种更是跟着时代变迁而改变。

不过现在还是不建议老人刚去世就剪发,最好还是过了头七在之后。

有些少数民族也还有这如此的传统,百日不理发也是一种表达自己对去世之人的哀思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老人离世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现在的守灵的忌讳,这也是我们在老人去世后经常会遇到的情况。

守灵也就是在老人离世后的三天内不要灭灯,家里要有人守着门,这也是一种殡葬传统文化。

虽然历经千年,但现在依然是如此沿用着。

现在是家中没有遗体,古人当时是需要守着遗体,以尽孝道。

现在已经精简了,只需要设立一个纪念的灵堂,家人守灵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是三天呢?这是因为很多人并不在一个城市,有的亲属远在其他城市,三天也就能够赶回来奔丧了。

守灵的人们要注意,家中的灯不要灭,并且灵堂旁边需要有人看守,避免有失火等风险。

古人非常注重服丧的文化,在古代家中有人离世,服丧期间不去上班不外出串门,饮食也要茹素,这些都是对于离世之人的一种悼念和孝道。

古代也有大臣家中父母离世,上折子请示回家服丧,这种一般需要回家丁忧三年,除非是特殊情况,不然皇帝一般都会准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制度在现在也还是流传了下来,比如我们现在的丧假,这也是国家给设置的人文关怀的假期。

在这几天内可以处理好家人的后事,让自己平复好心情再回去上班。

但是要注意的是,家人离世后不要去亲朋好友家拜访串门,就是自己的朋友也尽量减少串门的情况。

因为有些地方比较迷信,认为家中有白事去别人家拜访,会带不好的运气到对方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是这样的,带着悲痛的心情去亲朋好友家,难免会谈论一些离世之人的事情,更会勾起悲伤的心情。

如此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其他人的心情,让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之中,陷入悲伤之中的人们,很容易对生活失去渴望,更有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如果家中之人刚刚过世,自己就外出和朋友一起游玩,这也是一种对先人的不敬不孝,也不提倡。

如此一来也就能够明白,古人为何不让服丧期的人们外出串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死亡我们要拒绝恐惧,只要在家人生前能够尽己所能的照顾,在其离世之后能够尽心尽力的办好后事。

也就可以让自己了无遗憾,也让离世之人能够安心离开。

我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所谓的家中有人离世后,那些事做了会影响家庭运势的理论。

说白了还是古人让我们能够尽早的走出亲人离世的悲伤,不要做一些不孝不悌的事,避免让自己抱憾终身,让离世之人寒心而已。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思堂网 2020-02-05 陵园管理处《老人去世后的处理后事流程》
成长新视点 2023-09-27 《在农村办丧事,有哪些流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