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初,毛主席乘坐专列路过南京,并在列车上“漫不经心”地听取了江苏省委书记许世友的工作汇报。

就在许世友侃侃而谈之际,毛主席突然转头询问许世友说:“那个四川籍的书记,胡宏到哪里去了?”

面对毛主席的询问,许世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如实回答说:“主席,胡宏现在被下放了,正在接受‘改造’!”

毛主席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并意味深长地说道:“他是个知识分子,而且很懂农业这一块,过去不就干得很好嘛。”

不久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许世友将胡宏从“牛棚”中解救了出来,并委派他继续担任徐州地委书记。

毛主席口中的胡宏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让毛主席有如此深的印象?他和毛主席之间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投身革命、不愿成家

1918年2月,胡宏在重庆市璧山县依凤乡一户富商家庭出生,由于家境颇为殷实,胡宏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胡宏本名为胡正禄,为了参加革命,才改名为胡宏,幼年的胡宏十分聪明,亲族中的许多人都为胡宏的睿智感到钦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侵略者在东三省烧杀抢掠、无所不为,13岁的胡宏对此深感痛心,并立志要誓死抗击日本的侵略。

1935年,胡宏来到上海复旦大学求学,还没有完成学业,上海便宣告沦陷,许多身在上海的四川学子纷纷赶回家乡。

胡宏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要留在复旦大学完成军训,并借此来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胡宏选择与家人断绝了联系。

父亲胡国梁失去了胡宏的讯息,便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一连刊登了三个月,都没有收到胡宏的回复。

其实,身在上海的胡宏多次见到了这份寻人启事,但是为了不连累家人,胡宏强忍住了思乡之情,没有在报纸上回复父亲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后,胡宏坚定地前往抗战前线,参加抗日游击队,并在队伍中从事救援工作。

在此期间,胡宏曾给父亲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除了在家书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外,胡宏还义正言辞地阐述了自己志向。

胡宏慷慨激昂地写道:“如今国难当头,好男儿当投笔从戎、上前线保家卫国,我们游击队员团结一致,亲如手足,军民一起抗日!”

在家书的最后,胡宏还大义凛然地写道:“抗战胜利之时,即是儿子回家之日,望父亲和母亲耐心静候佳音!”

1937年下半年,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胡宏毅然离开上海,千里迢迢来到陕北抗日根据地,成为陕西吴堡青训班的一员,第二年,思想进步的胡宏被党组织吸纳为党员。

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前往苏北抗日前线时,胡宏又转战至苏北抗日根据地,与侵华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期间,胡宏一直在山东工作,做了三年掖县县委书记,直到南京解放后,胡宏才改任为江苏江宁县县委书记。

1950年8月,32岁的胡宏出任了镇江地委宣传部长一职,在任上,胡宏与未来的夫人闵华生相识并相知。

此时的闵华生是一位刚参军不久的战士,跟随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闵华生被分配到镇江专署的财经处工作。

在镇江地委书记曾涛夫人朱黎青的介绍下,闵华生与胡宏相识,看着颇为年长的胡宏,闵华生以为他早已成家。

得知胡宏仍是单身后,两人才有了进一步的接触,经过一年多的交往过程,闵华生被胡宏端正的人品和儒雅稳重的言行所折服,闵华生幸福地说道:“他是一个真诚可靠的知心人!”

1951年的国庆节,胡宏和闵华生结为伉俪夫妻,恩爱的两人从此休戚与共,相依相伴了整整56年,令周围人羡慕不已。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上就曾为胡宏介绍过对象,可胡宏坚决回绝道:“不赶走帝国主义侵略者,我绝不考虑个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组织上再次为胡宏介绍对象,可胡宏依旧没有答应,只是淡淡地说道:“这件事,解放全国后再谈吧!”

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不仅令闵华生感到十分震撼,也让闵华生了解到了胡宏的为人,并决定与他携手共渡余生。

胡宏与闵华生交往期间,他曾写过一封“蹩脚”的情书,内容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从未觉得我是在‘作官’,我只是履行党的宗旨,为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