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崔云飞

《论语》中没有专门提到“诚”这个概念。但有“敬”这个概念。《论语》有类似于诚意的说法。最接近的是“行笃敬”。《论语》上也有门人不敬子路的说法。其出处是《先进》。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针对门人不敬,孔子表扬、肯定了子路,从而回到诚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诚的反面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诚意就不是外在巧言令色。这里却用“鲜矣仁”。因而可以看出诚与仁二者是相关联的。仁者必然是“诚之者”。仁者更多是就道德面而言,而诚之者则是就修养工夫而言。仁与诚恰好构成了道德本体与修养工夫的分立性。

2.敬而无失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具有超越性,超越了“无兄弟”之患,从而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状态。后者属于伦理。但是“敬而无失”就是一种修养工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修己安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使用居敬的办法修养自己,进而居敬的办法也外化为“安百姓”。这说明居敬有外在效果,也有内在效果。居敬具有着极好的效果。回到诚意上来,居敬就是诚意之后的状态。长期诚意就是能够修己,就是能够安人。修己就是修养。

5.行笃敬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言忠信、行笃敬涉及诚、敬两个概念。言忠信就是诚,行笃敬就是敬。言行诚敬进而就可以立身处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