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海口市市场监管局对椰树集团处以行政罚款40万,不是因为广告,是因为椰树集团在自家网站上发布的图文,处罚的理由是出现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商业营销的情形,并使用“用椰子擦乳”“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飞机场’”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广告语,龙华分局认为椰树集团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七项和第十七条的规定。

椰树集团被罚有历史了,2009年在公交车上打出“木瓜饱满我丰满”,被罚款一千元,2019年更换包装,广告语为“白白嫩嫩”“我从小喝到大”,监管部门认定该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罚款20万元。

2021年,椰树集团发布了招聘广告,内容为“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再招生,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被海南省市场监管局以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罚款四十万。

椰树集团前身是1956年建厂的国营海口罐头厂,1981年至1985年持续亏损,王光兴1986年接过烂摊子,到1988年终于扭亏为盈,2024年2月椰树集团宣布2023年实现总销量70万吨,同比增长10.26%;销售额50亿元,同比增长3.08%;上缴税金6.82亿元,同比增长15.39%.

今天有很多媒体对比了被罚款之后的椰树的广告风格,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处罚之后的椰树集团发表了“一个担心,两个不服”,担心的是企业品牌被毁,砸掉椰树上下游企业近两万名员工和50万椰农的饭碗;第一个不服是自己的文案发在自己的网站上,不是付费的商业广告,“法无禁止即可为”;第二个不服是自己网站里引用的前领导人视察厂子的实例是厂史教育,不是广告。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我们从以上叙述里不难发现椰树集团被罚款是常事,其实不只是椰树集团,任何一个企业被罚款,尤其是民企,被罚款简直正常至极,即使你的广告合规了,那也总有不合规的地方,比如环保,比如消防,比如卫生,等等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但是今天不打算说这些,我只想说说椰树被罚的原因,看我上面红色字体可知椰树集团被罚最主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序良俗”呢?这个词语好像是最近这些年才出来的,百度可知,就是“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根据这些年的社会生活来看,一般我们都把“违背公序良俗”定义为卖淫嫖娼或者某些演出、某些媒介上和“性”相关的内容比较多,或者尺度比较大,这个定义很窄,但绝对是主流。

椰树集团被罚,主要也就是因为广告语比较擦边,比如“从小喝到大”,再就是广告画面里的女郎比较性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喝到大”这句广告语看第一张画面似乎是在说有丰胸功能,但是看第二张,就是指的从小时候喝到长大了,所以,你说它擦边了吗?擦了,你说它违法了吗?我觉得没有,而且即使是从第一张图来理解,我也不认为它违法,最多只能说它擦边,擦边算违法吗?我觉得可以套用一句话:说你违法你就违法,说你合规你就合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我个人看来,擦边这件事,我认为“法无禁止即许可”,或者说“疑罪从无”。

我记得以前的老广告法第二十条规定性用品不能做广告,理由是这类产品违反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大概意思),新广告法去掉了这一条,但是第九条第八款规定了广告中不得出现“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那么,这个“淫秽、色情”的标准是谁来认定的?我想肯定不是企业。

我曾经因为接安全套广告而被很多正人君子大义凛然地斥责为流氓、淫棍,想想也真是日了狗了——谁特么不用安全套?奥运会还大大方方地给运动员发放安全套,我接个安全套广告就不行了?

海南方面对椰树的处罚到底是否合适我不知道,我只想就这次处罚事件延伸出来的互联网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为什么这么避讳谈“性”?

依然引用我前面说的我接安全套广告被攻击的例子,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一件事,而安全套也是绝大多数人会使用的产品,我为这种方式提供安全性爱的配套商品,但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不要脸。

事实上我是一个公众场合不谈性话题的人,但是我很反感把正常的性话题妖魔化,因为这不仅是虚伪,也是扼杀人性。而上面这位说要重新认识我,请他问问自己,有没有在主流媒体上看到过那些“强身健体、其乐融融”的广告?他是否知道奥运会为运动员发放安全套?那他为什么不去指责大媒体和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他惹不起大媒体,惹不起奥运会,但是他惹得起我,他的道德优越感和道德大棒,只是用在弱者身上的,所以:

越是底层人,加在你身上的道德枷锁就越重。

(1988年首尔奥运会发放了8500只安全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提供了5万只安全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提供了1.5万只安全套,2000年悉尼奥运会发放9万只安全套,2004年雅典奥运会提供了12万只安全套,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10万只安全套,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了15万只安全套,2016年里约奥运会提供了45万只安全套,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了16万只安全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放的避孕套

奥运会发放安全套并不是鼓励运动员们发生性关系,而是知道这种事情不可控,并且这种事情不犯法,也无法强行禁止,只能是尽可能为运动员提供保护,一是保护女运动员避免意外怀孕,二是预防艾滋病,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奥运会期间80%-85%的运动员都会发生性关系,可想而知这些安全套起到了多大的保护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北京冬奥会的“灯笼”安全套和防艾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防艾宣传

所以,你看,人性这个东西,诚实面对就好了——道德我们固然是需要的,但是为了道德而无视人性甚至压制人性,那就是虚伪,不人道,严重了就是邪恶。

像上面截图里那指责我的那两位,其实他们自己也过性生活,但就是要装出一副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的模样来。

这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展示自己的道德洁癖。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是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上世纪70年代初,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尽管荷兰人有着十分开放的性态度,却因为有着这样直白、透明的性教育,而拥有着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

通过国外的性教育课程,我们不难发现,“性”并不等于“性行为”,“性教育”并不等于“性行为教育”。性可以分为:男女生理上的不同、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生育、性的道德约束、如何在性中保护自己等等。

人人都知道我们国家是最缺乏的三种教育是:性教育、爱的教育和死亡教育,但是性教育几乎空白的我国,却创造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纪录,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究竟是性太邪恶,还是我们太虚伪?

我们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人夫妻行为的次数在全世界也是排名居前的,这是铁打的事实——如果大家都对那件事不感兴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口?

这事儿怎么就成了只能做不能说的禁忌话题了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性”的态度,往往也侧面反映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来说,风俗业发达的地方经济也差不到哪里去,比如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以及曾经的香港,都有自己对应的风俗业营业区,而像朝鲜这样的地方穿点儿暴露的衣服都可能毙了你,其国家的严酷程度令人畏惧,其经济状况也有目共睹,新加坡的经济很发达,城市很洁净,而且处刑严酷,但是出人意料的,新加坡有专门划定的风俗业营业区域,这其实就是勇敢面对现实、正视人性并采取务实态度的做法,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美国,自由散漫举世闻名的国度,但卖淫嫖娼是违法的,我分析这可能和美国是清教徒立国有关。

最后说个真实的故事,来自凤凰网。

1979年1月,香港商人霍英东开始与广东省政府接触,他提议要在广州盖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他投资1350万美元,由白天鹅宾馆向银行贷款3631万美元,合作期为15年。这是建国后第一家内地与香港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后来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回忆说,“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那一年,首都机场出现了一幅体现少数民族节庆场面的壁画《泼水节——生命赞歌》,其中一个少女是裸体的,这在内地引起了很大一场争论。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

链接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200612/1208_335_45786.shtml

总结:对正常的性话题的态度,至少可以反映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道德是否是虚伪的,二是我们的胸怀是开放的还是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