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吴涛 苏报通讯员 陈霖

走进常熟市公安局谢桥派出所的会议室,一面面锦旗引人注目。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温馨的故事,代表着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近年来,谢桥派出所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打防民生案件、多元化解纠纷、服务群众需求上下功夫,用一件件暖心小事,演绎一幕幕和谐美“警”,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谢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防结合 筑牢“平安桥”

“警察同志,我这电动自行车已经很旧了,现在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没想到你们不仅这么快把坏人抓到了,还帮我把车子找回来了。”近期,在接收被发还车辆时,车主李先生对民警连声感谢。

不久前,李先生将车停在路边,后发现被盗。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蒋李接到指令后迅速前往处置,开展调查取证,并将情况实时发送到部门联动群中,多部门紧密协作、一体作战,3个多小时就抓获了嫌疑人,并找回了被盗车辆。

这是谢桥派出所坚持“小案不小看、小事不小办”工作理念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谢桥派出所持续加强与其他警种部门的协作,落实“即时破案”机制,依托实时联络协作平台,实现“一案发生、多警响应、资源汇聚、合成作战”,高效推进民生小案快侦、快破、快挽损。

不仅打得快,还要防得牢。结合派出所接报案件多为盗窃类民生小案的实际,谢桥派出所针对性建立警情周研判机制,根据警情分布实行区域“红黄蓝”三色分类管理,会同巡特警、交警、群防群治力量等制定“三级巡防”体系,设定不同时间段、数量、种类的驻巡站点、必巡线等,有效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除了推动案件快破,我们还会利用每天晨会时间对前一天警情进行复盘,分析工作短板、寻找防范漏洞,督促民警、辅警改进工作方法,指导相关单位、群众完善防范举措,有效防止此类警情再次发生,确保形成‘破案—挽损—复盘—堵漏’的闭环。”谢桥派出所所长卢博介绍。

群防群治 巧解“千千结”

“老黄,大家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了,听我们的劝,让老李向你赔个礼、道个歉,大家互相退一步就算了,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久前,在谢桥派出所的调解室里,新红村退休人员老陈和绿地实验小学陆老师正会同民警针对一起邻里纠纷进行调解。

7村3社区、实有人口6万余人、企业1700余家……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项目产业多、改造回迁多的复杂治安情况,谢桥派出所发动学校、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等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热心力量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志愿服务队。

服务队聚焦不同领域的高发纠纷类型,既针对性开展风险隐患苗头性信息上报,又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落实纠纷化解“分片包干”。

农村地区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多,派出所就发动村委会、辖区老党员、老教师等村民中威望较高人士,启动“板凳警务”“田间警务”就地调解;企业内劳资纠纷、工人之间纠纷易发,民警就联动劳动部门、工会、职工志愿者等走进厂区、集宿区协同处置;疑难纠纷久拖未决,派出所就组织司法、律师等法律明白人,成立攻坚小组,深入分析矛盾化解难点,多措并举开展沟通疏导……通过“源头排查全、分级处置准、跟踪回访细”的工作,着力解决居民的烦心事、闹心事。

今年以来,谢桥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就在不久前,常福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谢桥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还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闭环服务 搭起“连心桥”

“小吴啊,我们那儿的王阿婆身份证丢了,她现在腿脚不利落,不方便去所里办理,你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前不久,在“老街会客厅”内,勤丰村的陈大妈向民警吴科反映。

吴科当场将情况记录在《社情民意簿》中,第二天一大早便上门替王阿婆拍照、采集信息等,抓紧将办证材料上报、办理。在上门将办好的证件送到王阿婆手中后,吴科在《社情民意簿》的“情况状态”栏中注明了“办结”。

为了进一步拓宽交流阵地,靠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谢桥派出所除了搭建线上75个“警民议事群”,还会同绿地社区在绿地社区警务室开设了“老街会客厅”。

小小“会客厅”,暖心“零距离”。每隔两周,派出所就会同社区在这里召开居民座谈会。期间,群众既可以咨询公安业务、反馈意见建议,也可以面对面反映“急难愁盼”问题,提出相关需求。对于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派出所当场“接单”,后续落实专人负责,并及时跟进办理情况,形成“听需求—快接单—明专人—包办结-跟踪评”闭环机制。

针对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问题,通过部门联动、党建共建等机制,派出所及时将相关需求流转至相应职能部门,确保形成需求处置闭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坚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全力用‘公安温度’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谢桥派出所教导员梁华为说。

今年以来,谢桥派出所共依托“老街会客厅”收集意见、建议12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