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拼版照片:上图为张政敏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修复晋侯鸟尊(资料照片);下图为5月17日,张政敏(前中)在山西博物院观赏晋侯鸟尊(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张政敏是山西博物院的一名文物修复师。自小就对文物保护萌生兴趣的他,大学选择了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2014年,张政敏进入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开始从事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张政敏曾获得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

金属文物修复需要经过清洗、除锈、矫形、粘接、补配、封护等多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谨小慎微。从业十年来,张政敏修复、保养文物千余件。其中,参与修复晋侯鸟尊的经历让他引以为荣。

西周时期的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在2000年被发现时损毁严重。为了让鸟尊重焕新生,众多文物修复人员付出长期的努力。2019年,张政敏参与到鸟尊保护修复的项目中,历时一年多,他和同事合力完成了鸟尊尾部关键性部分的修复工作,千年鸟尊最终得以完整呈现在游客面前。

张政敏感慨道:“每件文物都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把千百年前的文物‘叫醒’,就是一代代文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

新华社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为青铜器拍照记录(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为青铜器拍照记录(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为青铜器除锈(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为青铜器除锈(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右)为青铜器进行超声波除锈(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后)记录青铜器修复过程(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挑选修复工具(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青铜修复室,张政敏(左)和同事交流修复细节(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