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大器晚成”,古人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那些成就来得比较晚的人,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

说起范进这个人物,很多人以前读书的时候恐怕都不太瞧得起他,认为这个人是一个迂腐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可是当走出学校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看范进,人家确实当得起“大器晚成”这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进的前半生确实碌碌无为,一辈子只会死读书,读死书。可仔细一想,人家能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干一件事,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钦佩吗?

更重要的是,在古代落后的社会制度下,都能够容许一个57岁的老翁“大器晚成”,可是到了更加先进的现代社会,反而对人的年龄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无可否认的是,社会一直是在进步的,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巨大提升。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44岁以下都还是青年人,45岁到59岁才是中年人,结合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这样的划分确实也比较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令人费解的是,虽然44岁以下还是青年人,为什么我们的职业规划却被35岁限制的死死的?一方面鼓励人们延迟退休,另一方面却又是35岁之后不得不面对的中年职业危机,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35岁以上的人,这种巨大的落差属实让人感到诧异。

很多已经达到或者超过35岁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我并不老,我的身体也还很好,我有比年轻人更丰富的经验,更成熟的想法,为什么在就业方面却被卡的死死的?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就变得遭人嫌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一直在进步,为什么却不给中年人机会,以后还有人能大器晚成吗?

在35岁这个门槛中,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招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考公、考编。近些年来,很多地方上在招聘国家工作人员时,一些较为特殊岗位的限制年龄已经不是35岁了,而是更加年轻的30岁,这样的变化更是让很多中年人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不光是招聘方面有着极大的年龄限制,在工作晋升方面对年龄的要求更加严格。一般来说,如果达到某个年龄段而职务仍然没有较大变化的话,那基本上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这样的年龄限制给年轻人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是对步入中年的人来说,如此的年龄限制也导致一些人产生躺平的想法,既然晋升无望,那还不如躺平了实在。

在很多单位中,拥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在少数。

现代社会对年龄的限制已经到了必须要纠正的地步,明明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但是在职场上却不受待见。不管是公家的单位还是私人的企业,对应聘者设置年龄门槛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而这种情况在古代则是恰恰相反,古人对年龄方面并没有太大限制,所以《三字经》上才会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即便是在人均寿命很低的古代,三十岁前考中进士都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了,大多数考中进士的人年龄都是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

比如说唐代大诗人孟郊,他考中进士时都已经47岁了。这要是放在现代,他妥妥的连进考场的资格都没有,相关部门在资格审查时,从年龄上就给他刷下去了。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对年龄的限制反而更高了呢?从平均年龄上来说,35岁其实还是很年轻的,怎么到了这个年龄在就业方面却不受待见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许高校扩招是一个原因,一年一千多万的毕业生,需要给他们留一个机会。不过,个人认为这虽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恐怕不是主要原因。

当然,对于步入中年的人来说,就业所面临的危机只是所有中年危机中的一个,在婚恋、家庭、子女教育方面都会面临相应的问题。如何应对中年危机,是一个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