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种种,不停捡拾时光的碎片,装满自己记忆的口袋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后天会在哪里,一切都充满着令人向往的未知,又有哪些碎片会被最终铭记。而于我而言,在非洲乌干达“摸”鱼的那段时光,无疑是我记忆口袋中,始终闪闪发光的一块宝石。

非洲,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大陆,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古老的传说和未知的奇迹。而从小生长在中国大陆西南大山深处某一小村庄,祖上几代从未踏出过国门的我,居然能跟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扯上联系,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命中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从大学毕业以后,我选择留校,在学校图书馆待了小半年,然后在我把学校图书馆里我喜欢的图书都几乎翻了个遍之后,就感觉实在有些无聊,索性辞职到一家外企工作,然后被外派到深圳、上海等地学习转悠了一圈。回到成都,偶然得到了前往非洲“摸”鱼的机会。说是去“摸”鱼,其实是接受指派去一个叫乌干达的东非国家,在一个援非洲农业项目上工作,而这个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当地人传授和示范中国先进的养鱼技术,因为整天跟鱼打交道,所以我的朋友们都调侃,我是跑到非洲“摸”鱼去了。

乌干达,地处非洲东部,横跨赤道,东邻肯尼亚,南接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总面积24155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四川,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乡”之称。以前我总觉得,非洲肯定到处是沙漠,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严重缺乏水源,但到了乌干达之后,才发现,原来非洲也有高山、峡谷,也有森林、沼泽,甚至有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在乌干达工作了数年之后,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它不仅是东非明珠,更是我心中的乌托邦,一个让人工作和生活都感到无比愉悦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会经常深入到乌干达的原始部落和乡村,给当地人讲授养鱼知识和技术。当地人十分热情,看到我们的汽车,老远就会激动地吼叫,并用手不停拍打自己的嘴巴,以示对我们的欢迎。他们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尽管只是一些小麦面饼(地人称作“Chapatie”)和煮烂了的香蕉饭(当地人称作“Matoke”),有时是玉米面和木薯粉,还有加入了番茄、豆子、鸡肉或牛肉煮熟后的混合汤汁,食用方式很简单,就是用手抠一坨香蕉,捏吧捏吧,再蘸一些混合汤汁,然后直接放入口中品味。一开始,实在无法下咽,但时间久了,却也觉得味道不错。

乌干达原始部落和乡村的人非常淳朴,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学校教育,不会讲英语,不会算数,不识文字,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最有学识的人,也许也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去到一个非常偏远的部落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看到我们车子到了,一哄而上将我们围住,他们全都裸着上身,光着脚丫,一个个因为营养不良腆着肚子,努力往前面挤,但又不敢十分靠近我们,只是睁大了双眼,滴溜溜望着我们,然后漏出一排排大白牙,憨憨地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给村里的当地人授课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抛开简陋的场地和设施设备,首先是语言上,因为他们听不懂英语,而且不同地方的人都说着不同的当地部族的方言,所以我们的授课场面,经常是这样:台上站着至少四个人,我们的技术专家用中文讲一遍,然后我翻译成英文讲给陪同的乌干达专家,他再用斯瓦西里语(乌干达大部分地区通用的一种语言)讲给当地的技术人员,最后由当地技术人员用当地的方言讲给下面的学员听……往往一句话,要花费好几分钟的时间翻译,再加上很多技术术语,当地人完全没接触过,无法理解,更无法贴切地翻译,所以更多的时候,就会看到四五个人在台上,一边讲着相互不怎么听得懂的话,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尽力演示,场面很是“壮观”……但即便如此,当地人依然十分认真地听课,努力地理解,因为,他们渴望知识,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有一次,我们坐着当地的独木舟,去往维多利亚湖中的一个小岛采购用于做鱼饲料的小鱼干,那是我这山中的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如此广阔无垠的水面,举目远眺,水天相接,那种震撼,至今难忘。窄小的独木舟,如一叶浮萍,在维多利亚湖中飘荡,风浪不停拍打着船舷,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它掀翻。还好,在当地渔民娴熟的驾驶技术加持下,我们顺利抵达湖中小岛。

小岛不大,分成两边,一边密密麻麻挤满了木头和石块搭建的小屋,那就是岛上渔民的家,他们世代居住岛上,靠捕鱼为生;一边是乱石、杂草和垃圾场,也是他们的天然厕所。我们上岛后,因为天色已晚,只能在岛上留宿,但走遍了整个居民区,也没找到能下脚的房子。

最后,在岛上领头人的安排下,勉强住进了一家“旅舍”,住宿费是一晚上2000乌先令,那时候折合人民币5元左右,那可能是我有史以来住过的最便宜的旅舍了。我住的房间仍然是石头加几根木头围起来,大概5平方米大,脚下是潮湿的泥土,屋顶就是一块透明的微微泛着黄色的塑料膜,床上就一块黑黢黢的木板,甚至没有被子,蚊虫整晚在耳边嗡嗡作响,老鼠不知在屋里还是屋外窸窸窣窣……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满眼的星空,那么干净,那么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乌干达,工作于我,不仅仅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享受。每当我看到我们的项目帮助当地人改善生活条件,或是看到孩子们吃到用我们传授的技术养出来的鱼,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这些时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所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值得的。

除开工作,在乌干达生活,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悠闲,他们对时间的概念似乎与我们不同。在他们看来,时间是用来享受生活的,而不是用来追赶的。他们无忧无虑,不担心房贷、车贷和孩子的教育,你可以说他们不思进取,容易满足,但我看到的,是他们的天生乐观,是豁达与自由,这种生活方式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欣赏周围的一切。

乌干达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从维多利亚湖的碧波荡漾到默奇森国家森林公园的原始密林,从金贾市的熙熙攘攘到首都坎帕拉的宁静安详,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末的时候,我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尼罗河源头漂流,感受河水带来的清凉和欢乐;或在维多利亚湖边的露天小酒吧里,点上一杯激情果汁或者新鲜椰汁,再来一份乌干达烤肉,躺在沙滩椅上享受日光浴;或去当地朋友的家里,给他们带点我们养的鱼,跟他们喝啤酒,看他们做纯手工的工艺品。他们的笑容如同乌干达的阳光一样灿烂,温暖而真挚。尽管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了挑战,但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让我们跨越了这些障碍,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而休长假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国家森林公园自驾旅行,去跟野猪、大象、斑马,甚至鳄鱼、河马、狮子等近距离接触,又或者去追寻大猩猩和东非冠鹤的踪迹,感受这边红色大陆的神奇……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的,从未触碰过的,这些简单的日子,总是能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这片土地的热情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干达的天空,总是那么的蓝,那么的纯净,就像乌干达朋友脸上的笑容。在乌干达“摸”鱼的日子里,我学会了珍惜每一刻,无论是在工作中的成就,还是在生活中的小确幸。我开始理解,幸福并不总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更多的时候,它源自于心灵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项目结束后,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悟离开了乌干达。这片土地,用它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仿佛在呼唤我再次归来。乌干达,这个曾经陌生的国度,如今已成为我心中的向往和牵绊。我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怎样,这里的日与夜,都将是我记忆中最宝贵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