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

提及胤褆的后人,虽然被封爵的少,不过担任朝廷官职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多。其中,他的玄孙奕字辈数量虽不多,选择入仕当官的比例还是较高的。其中,奕彬就是一位典型的以闲散宗室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入朝为官,从六品主事做到了正四品的宗室佐领官职。今天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胤褆的这位玄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父绵佑是皇宫三等侍卫。

绵佑出生于1748年,是胤褆七子弘旳的长孙,也是康熙爷的玄孙辈。乾隆四十九年,弘历见到了自己的玄孙,大为高兴,对宗室成员进行恩赏,其中绵佑被授予三等侍卫,这一年他已经37岁了。后来,一直没有升职。他的嫡妻是朝廷三等侍卫的女儿,与自己的女婿一样,都是朝廷的侍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嗣父绵休为朝廷七品笔帖式,膝下无子,绵佑四子奕彬过继为嗣。

绵佑是长子,绵休是家中四子。绵休一生娶了两位妻妾,可惜都没能留下一儿半女。乾隆四十七年,绵休以闲散宗室的身份被朝廷授予七品笔帖式,为朝廷效力。次年,27岁的他英年早逝。因此,长兄绵佑的四子奕彬在嗣父去世后六年,过继给绵休为嗣子。此时,奕彬才5岁,正好绵休的一位嫡妻和妾室共同抚养这位承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奕彬的祖上世系。

1.祖父永玱(1726-1760年)

永玱出生于雍正年间,当时父亲才17岁。虽然永玱是康熙的皇曾孙,不过当他19岁时,朝廷只授予了正六品蓝翎侍卫。蓝翎侍卫在清朝侍卫当中已经算级别较低了,宗室成员去担任的话,估计有些太不合理了。

不过,宗室之外选拔的时候,都是从每年的武进士中挑选来任命,其编制数量是90人。宗室里面的数量是不限定的,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任,享受正六品的俸禄待遇。

两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一年,永玱在蓝翎侍卫中表现优异,被选拔为四等侍卫,官居从五品。后来,一直在四等侍卫的岗位上干了15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曾祖弘旳(1710-1742年)

弘旳是康熙皇长子胤褆的七子,比堂弟弘历大一岁,但是两人的命运差距比较大。乾隆继位后,晋封堂兄弘旳为四等侍卫,官阶为从五品。五年后,擢升为三等侍卫。次年,由于弘旳生病无法担任职务,因此上奏朝廷退出岗位。乾隆六年至乾隆七年,赋闲在家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胤褆玄孙奕彬(1785-1844年)

1807年,23岁的奕彬希望通过科举的方式,被录入为官员,不再像自己的父亲、祖父和曾祖一样,靠着朝廷赏赐侍卫就度过一生。

这一年,奕彬参加宗室科考以后,中了中式举人。三年后,再次走上宗室科考的考场,挥洒着自己的人生,后来被录用为两帮进士。

嘉庆十六年至嘉庆十八年,一直在吏部等待安排职务。

嘉庆十九年,候补六品主事。

道光十年,晋升为从五品员外郎。这一年的年底,再次擢升为正四品宗室佐领。

道光十一年,授予正四品郎中。本来郎中是正五品,由于奕彬在担任宗室佐领的时候已经是正四品了。因此,担任郎中实职,只能以四品衔来上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奕彬膝下有一子载宜,是闲散宗室,没有入朝为官。那么,在奕彬的溥字辈孙子中,只有溥凤在火器营当兵,后被选拔为七品笔帖式,他的性格有些像他的祖父奕彬,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奕彬还有一位孙子溥融在吏部里面担任正九品读祝官,这是一个未入流的管理。读祝官隶属于太常寺里面的下属官僚,主要协助掌管礼仪事务。其他还有四位溥字辈孙子,有一位是闲散宗室,另外三位都是幼龄,并没有长大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