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与世长辞,中共中央政治局随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将保护毛主席遗体的工作列为“一号任务”。

“一号任务”包含遗体防腐、定制水晶棺和修建纪念堂三项工作,其中以遗体防腐工作最为紧急和艰巨。

而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应急性保护、中期保存保护和规范化长期保护,那么三个阶段的保护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三点要求、领受重任

毛主席去世以后,中央政治局确立了首先保护毛主席遗体的工作方针,并成立“九办”来负责这项艰巨的工作。

“九办”经过开会商讨,决定将具体的工作交由卫生部长刘湘屏来组织,刘湘屏牵头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小组骨干成员包括徐静副博士,此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组党支部书记。

9月9日凌晨,刘湘屏带着徐静秘密来到了中南海,两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了一个房间,早在房间内等候的汪东兴说:

“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沉重的消息,今天凌晨,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去世了,为了让全国人民瞻仰领袖的遗容,需要你们完成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限期半个月。”

徐静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整个人瞬间呆住了,直到汪东兴询问徐静有什么要求,徐静才缓过神来开口说:

“首先要等我们回院与专家们商议,其次是我要看看毛主席的遗容,最后,我们需要一些时间药品和器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徐静所提的三点要求,汪东兴引导刘、徐二人来到毛主席的卧室,徐静移步到毛主席遗体旁,简单查看了毛主席遗体的保存情况。

回到医学科学院以后,徐静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决定让徐静牵头负责下一步工作,徐静随即成立的“三人小组”,其他两位成员分别是解剖学专家张炳常和形态学专家陈科铨

上午10点左右,“三人小组”带着必需的药品和器械来到中南海,参加华国锋主持召开的会议。

会议上,徐静先是介绍了保护毛主席遗体的方案,随后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突然,张春桥起身指着徐静说:“你到底有没有把握?”

二、防腐处理、增强保护

面对张春桥的质疑,徐静冷静地解释了自己的出身和研究经历,同时还解释说:

“保存尸体,我们是有把握的,但是保存毛主席的遗体,既要做到不腐烂,还要做到栩栩如生,我们还从未做过,只能努力去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华国锋拍板说:“这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就按你们说的方案处理。”

9月10日上午,“三人小组”开始对毛主席遗体实施防腐处理,他们选择毛主席生前用的卫生间作为工作场地,并精心准备好了一切。

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三人小组”的紧密配合下,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处理工作很成功。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当天整个下午,“三人小组”都守在毛主席的遗体旁,时刻观察毛主席遗体出现的各种变化。

到了晚上,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从9月11日开始,将毛主席的遗体转移至人民大会堂,并举行群众吊唁活动。

吊唁活动的第一天,由于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加上棺椁上方的灯光过于强烈,使得大厅内的温度不断升高,这让毛主席遗体保存的工作出现了隐患。

经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决定,撤销现场乐队,改成播放哀乐,同时改变棺椁上的灯光照射强度,为在外围加上灯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进一步保护毛主席遗体,会议最终决定将这项重任交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9月11日晚上11点,中央派人将物理研究所一线科研工作者于书吉接到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参加华国锋主持的会议。

华国锋一上来就说:“今天白天举行的吊唁活动,大厅内的温度过高,很不利于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中央已经决定永久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大家提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

华国锋讲话的语气十分着急,他反复强调要降低大厅的温度,最后让大家据此发表意见,可是没有一人作出回应。

三、物理降温、光学整容

面对现场的沉默,华国锋直接询问物理研究所成员来了没有,于书吉发现仍没有人回应,便主动举手说:

“来了,我是物理研究所的职工,不过不是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让于书吉谈谈看看,于书吉详细介绍了液氮冷却工艺,并提出先用液氮冷却氩气,再用氩气冷却遗体,以此均匀冷却棺内的温度,这份提案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同。

第二天,于书吉向所里作了汇报,所里领导十分重视这项任务,随即指派一批科研人员与于书吉一起进行试验。

试验成功后,于书吉等人带着仪器来到人民大会堂,在随后几天的吊唁活动中,于书吉等人始终守在现场。

9月17日,吊唁活动结束,保护毛主席遗体的工作转入中期保存阶段,于书吉又被邀请参加到设计水晶棺的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工作主要涉及三个难点,一是如何消除遗体在棺壁上的反射像,二是如何不使用化妆品,只利用光学原理让毛主席遗体面容栩栩如生,三是如何过滤紫外线和红外线。

于书吉认为这三个难点在理论上都可以解决,要消除棺壁反射像,可以从倾斜棺壁、在棺壁上镀增透膜的方法解决。

而让毛主席遗体面容看起来栩栩如生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内投射法”和“外投射法”。

“内投射法”是用光导纤维将棺底氙灯灯光引入棺内,再利用棺顶反射镜投到毛主席遗体上,“外投射法”则是从棺外投射灯光,利用彩色校正影像,改变毛主席遗体面容上的细节。

经物理研究所领导讨论研究,毛主席遗体“光整容”的方案确定选用“外投射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工作中,于书吉特意到医院找了一个尸体头颅,还搭了一个房间做核聚变测试,并最终提出了合理的过滤方案。

1977年8月,存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和纪念堂先后落成,毛主席的遗体也被移入纪念堂内,至此,“一号任务”终于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