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陈元坤 记者 杨硕)5月16日23时30分,随着最后一个“大圆桶”到达指定位置并下沉到位后,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小洋山北作业区工作船码头工程30个新型桶式基础结构全部沉放完成。

作为国内首个以桶式基础结构作为下部结构的重力式码头,该节点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新型桶式基础结构施工取得阶段性胜利,也为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群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小洋山北作业区施工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小洋山北作业区整体拟建设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同步实施相关配套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1160万标准箱。工作船码头工程是小洋山北作业区首个动工的先导项目,建设内容为码头岸线长度618.3米,码头建成后兼具防波防浪功能,可供海事、引航、拖轮、船舶污水收集船等辅助船舶的靠泊作业。

项目团队以“建设百年工程,打造示范样板”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到施工区域为小洋山北侧外海海域,水文气象条件恶劣,为了保证码头下部结构更为稳固,并最大程度减少对施工海域的污染,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了桶式基础结构与砂桩复合地基相结合的组合方式,构造了一种可在软土地基中使用的全新的码头结构形式。相比传统重力式码头,使用自重高达5000吨的预制成型桶式基础结构作为下部结构,能更好地抵御横流高流速的海浪,且在工艺流程中没有抛石基床,工序更加清晰,也更为绿色环保。

目前,桶内回填和上部结构施工在桶式基础结构安装完全后正在有序开展。据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刘海青介绍,项目技术团队将进一步收集分析桶式基础结构施工过程数据,不断优化细化工艺流程,为后期小洋山北作业区防波堤及接岸结构工程桶式基础结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