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人类当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我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在每个历史转折时间,都会有“天将降大任”的英雄人物问世,譬如伟人毛主席。

毛主席已经离去45年了。他对后人来说,逐渐变成了只能在课本上瞻仰的伟大领袖。

但他的人格魅力和雄才伟略却经久不衰,将永远在神州大地上流传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也常说英雄来自于平凡。

在腥风血雨的动荡年代,每一个曾经为国为民奉献过的前辈都可以被称之为英雄,譬如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们。

他们对毛主席倾力付出,而毛主席也同样对他们关怀备至。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毛主席生前的警卫员之一。

在他被丢进太平间命悬一线之际,是毛主席出面将他救了回来。

他叫吴吉清,原名吴接传,新名字还是毛主席给他取的。

在毛主席的历任警卫员中,如果按照到来时间的先后排序,吴吉清排在第15位,而他也只在毛主席身边呆了六年。

但就是在这六年时间当中,吴吉清见证了党和红军最为关键的时期,也陪伴毛主席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深深折服于毛主席的人品风采,晚年写下了《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谨以此书,怀念那位已经远去的伟大领袖。

而每当与身边人谈起毛主席时,吴吉清总会想起一件“丢脸”的事情,以及后来铭记于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而湖南人民的“吃辣历史”也是由来已久。

作为外来物种,浙江省是第一个接触辣椒的省份,但浙江人民一开始是把辣椒当成花卉观赏的。

等辣椒传到湖南之后,湖南人民二话不说,将它从“花谱”上移到了“蔬谱”上,自此开始了嗜辣如命的生涯。

而毛主席,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建国初期,虽然物资还是处于匮乏状态,但毛主席总算能实现“辣椒自由”了。

不过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连吃一顿辣椒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吴吉清作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自然知道他有多么想吃辣椒,也知道他忍得有多么辛苦。

可在当时的艰难情况下,毛主席和各位领导人都是坚决不搞特殊化的,大家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不管是清汤寡水还是吃糠咽菜,只要能填一填肚子就行了。至于辣椒嘛,吃不到就在脑子里想一想吧,毛主席每每都这样安慰自己。

可是,吴吉清看着毛主席日渐消瘦的脸颊操心得不行。营养什么的是不敢想了,但好歹给毛主席找盘辣椒来吧!也能让他开开胃口,多吃一点。

说干就干,吴吉清忙完手上的事后,立刻就去老百姓家里求辣椒了。

那是1930年的5月,毛主席率部驻扎于江西寻乌,而彼时的吴吉清才刚担任警卫员没几个月。

来回找了一圈之后,他看见有一户人家的门口正晒着几串辣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可把吴吉清给高兴坏了,一时之间也忘记了部队纪律,抬手就敲响了乡亲家的门。

“你好老乡!我看见你门口晒了几串辣椒,我们首长可喜欢吃辣椒了,你能不能给我一串?”

那时因为战事紧急、人员调动又频繁,所以像吴吉清这样的毛头小子只来得及学习一些基本的革命知识,还没系统学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没意识到自己犯下了错误。

而在老百姓看来,共产党和红军是他们的大恩人,给一串辣椒有什么大不了的。

主人家赶紧挑了一串最好的放到了吴吉清手里。

向老乡道过谢后,吴吉清立马拎着这串红彤彤的辣椒飞奔回了炊事班。

到了饭点,他捧着一盘又香又辣的菜和一大碗米饭走进了毛主席的房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毛主席还坐在桌前批阅文件,连辣椒的香味都没闻到。

还是吴吉清出声提醒他之后,毛主席才抬头看见了那一盘鲜香油辣的菜肴。

可是,毛主席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反而绷起了脸。

他抬头看看吴吉清,又看看那盘菜,语气变得有些严肃:“这盘红辣椒是打哪儿来的?”

吴吉清没听出毛主席话里的不高兴,兴冲冲地说道:“是我从一位老乡家里要来的,您快吃吧!”

听到这辣椒是要来的之后,毛主席显然有些生气了。

部队早就有言在先,绝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可是,自己身边的警卫员现在却犯下如此大错,这怎么可以呢!

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开口训斥吴吉清,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吉清同志,你们连长教过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吴吉清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了,但他也只是听说过,并没有学过。所以,他老老实实地回了两个字:“没有。”

毛主席想了想,心里的气消了大半。说起来,这也是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有照顾到年轻战士的学习情况。

不过,虽然吴吉清这次不算是明知故犯,但也要好好教育他一次。

“你等会儿把这事告诉你们连长。再去同司务长说,这盘辣椒的钱从我的伙食费里扣。你把这钱送到老乡家里去,然后好好跟人家道个歉。”

此时,好心办了坏事的吴吉清也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他低着头听进去了毛主席的嘱咐。

事后把钱送到了那户人家家里,还诚恳地道了个歉。

等吴吉清走后,毛主席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挤时间给这群年轻战士们好好讲讲部队纪律。

所以,回来之后的吴吉清立刻就和其他战友们一起上了一堂毛主席的政治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吴吉清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面。

不管身处何地,他都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而毛主席这次的以身作则和处事风度也让吴吉清敬佩不已。

回想起参加红军的这几个月,毛主席好像一直都是这么平易近人,对待身边人也十分和蔼,这让从小受尽欺凌的吴吉清感动不已。

吴吉清是江西籍人士,1909年出生于会昌县的霞族村。

像他们这种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没有什么尊严和自由的,就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妄想。

地主阶级控制了村子所有的土地和资源,普通农民只能给他们当牛做马。

但即便是当牛做马也换不来安稳的生活。

吴吉清的父亲早年就患了病,可还是要被地主逼着起早贪黑的劳作。最后,身体垮了又没钱看病,只能撒下一大家子人含恨而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吴吉清的母亲就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底层妇女,她没本事改变自己的生活,更没胆量同地主叫板。

在丈夫死后,她只能带着儿女谨小慎微地讨生活。

可吴吉清从小就不是一个甘心受磋磨的性子,他早就对横行霸道的地主阶级产生不满了。要不是有母亲劝着,他恐怕早就要“起义”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受人折磨了。1930年初,21岁的吴吉清跳出来反抗了地主。

因为地主家的儿子频频惹是生非,经常折辱自己一家人,吴吉清已经不想再忍让了。

他狠狠地把地主儿子揍了一顿,揍完之后,他就被母亲“赶出”了家门。

但这也是母亲保护他的无奈之举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不然等到地主上门寻仇后,吴吉清就算不被打死,也会被打残废。还不如跑出去,跑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回来了。

冷静下来之后,吴吉清也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但是家人还留在村子里,地主是肯定不会给他们好日子过的。

吴吉清急得抓耳挠腮,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在外流浪的他只能做一些杂活零工养活自己。碰巧这时毛主席带着红军部队来了江西,很多年轻人都跑去参军了。

红军的名头,吴吉清听说过,他也知道,红军和共产党跟以前的那些军阀土匪是不一样的,他也有过参军的念头。

但是参军是要打仗的,上了战场那就生死不由人了。万一回不来了怎么办,自己还没跟母亲好好道个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这么一直犹豫着,直到有一天因为饥寒交迫倒在了路边。等他醒过来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身边全是穿着灰布军装的人。

这是红军吗?吴吉清在心里猜想着。

没错,就是红军救了他。他当时倒在路边无人问津,是几位路过的红军战士把他背回了驻地。

而这件事,也成了吴吉清决心加入红军的契机。

他看着这里每个人神采奕奕的样子,再看着大家平等互助的相处方式,从小就渴望独立尊严的吴吉清第一次在这里感受到了尊重,他决定跟着大家参加革命。

入伍后,老实憨厚又身强力壮的吴吉清迅速得到了提拔。

他被选进了中央警卫班,负责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一年之后,他又被毛主席提拔为了贴身警卫员。

而说起他改名一事,也是机缘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到毛主席身边时,吴吉清总是诚惶诚恐的。

一开始还不知道自己即将保卫的领导人是什么级别时,他的心情是很放松的。

可是后来知道之后,他整个人就跟绷紧的弦似的,老是担心自己有哪做得不够好。

在毛主席第一次和吴吉清正式见面时,他立马察觉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紧张不安。

为了缓解吴吉清的情绪,毛主席和他唠起了家常,还以长辈的语气问道:“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呀?”

但毛主席说的是湖南方言,吴吉清说的是江西方言,两人起初沟通起来很是困难。

“吴接传”三个字,毛主席愣是没听明白;而吴吉清又不会写字,所以毛主席只能先称呼他为“小鬼”了。

后来还是经过其他同志的翻译,毛主席才知道了他的名字,也了解了他家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当年,千千万万的贫农家庭都是像吴吉清这样一步一步捱过来的,所以毛主席也很能感同身受。

为了庆祝吴吉清开始新人生,也为了欢迎他加入革命队伍,毛主席就给他改了个名字,还特意一笔一画的教他写下了这三个字。

从那时起,吴吉清就带着这个新名字、带着毛主席的谆谆教诲,开始了他革命奉献的一生。

1934年,警卫班跟着毛主席踏上了万里长征的路途。

一路上,众人跨越了14个省份,淌过了24条大河;在草地上吃过草根,在雪山上塞过雪团子,最终历经艰辛才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1936年,三大主力师全部齐聚之后,吴吉清也结束了他的警卫员生涯。

他先是被调去做了国民经济部科长,之后又升为中央机关合作社主任,再后来又接连调了两次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调来调去也都是在后勤保障范围内,吴吉清必须想办法从国民党的封锁线里撕开一道口子,为解放区输送粮食布匹和各种药物。

在毛主席身边历练了这么几年,吴吉清也越发的稳重踏实了。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的表现都很出色,这也让毛主席十分高兴。

其实当初选择将他调离时,毛主席心里也是很舍不得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舍不得就耽误他的前程。

而吴吉清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但在担任合作社主任期间,吴吉清生了一场重病,差点没救回来。

当时已经入冬了,天气越来越冷。可吴吉清还整天奔波在外面处理后勤事务,一不小心就染上了风寒。

但他没把这种小病放在心上,还是继续操劳公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之后,病情加重了。他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虚弱了起来,老是头昏眼花,走路还走不稳。

身边人都担忧不止,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检查。

但吴吉清总是不愿意去。一来,他放不下手上的工作;二来,他觉得没必要为了这种小病去浪费医疗资源。

外面的药品要进来多不容易啊,还有多少伤员等着用呢,怎么能浪费在自己身上?

他就这么硬撑着,谁劝都不听。但是又过了几天之后,毛主席也注意到了他的不对劲。

听说他死扛着不肯去医院后,毛主席直接生了气,催促他立刻去看病。

连毛主席都发话了,这回吴吉清不敢不听了,他连连点头说马上就去。

但是回到办公室后,一桩接一桩的事又堆到了他面前,去医院的事只能延后了。

后来只过了一夜,吴吉清就发起了高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神智不清地躺在床上,额头烧得滚烫。毛主席知道后,立刻让卫生员钟福昌给他打了退烧针,当时他都已经烧到39度了。

又过了一天,除了体温恢复正常以外,吴吉清的意识还是没有清醒。

毛主席觉得情况不妙,于是让钟福昌和其他几名战士抬着他去了水沟坪野战医院。

去了医院之后,吴吉清倒是慢慢转醒了。他一看自己被抬进了医院,马上就说自己的身体已经没事了,让众人赶紧给他抬回去。

不过有事没事得医生说了算。

一通检查下来,医生说他得了重度伤寒,必须马上住院治疗。而且这病还有一定的传染性,得转移到隔离病房去。

吴吉清没想到这病这么严重,一时也被吓到了。为了不传染给其他同志,他只好听从医嘱乖乖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过医院几次,都是嘱咐吴吉清好好养病,不要担心工作上的事。

其他共事的同志也都轮番前来探望过他。

可是吴吉清的病情却没有好转,似乎还变得更严重了。

他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时身体就像被烈火灼烧一样,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面对吴吉清的询问,主治医生总是敷衍的说道:“这是用药之后的正常反应。没事的,挺过去就好了。”

不仅如此,这位医生平时也很少关心病人的身体状况,总是一脸不耐烦的样子。

吴吉清是不懂医术的,而且他也没力气和医生反驳,只能躺在床上默默承受着痛苦。

一个星期以后,毛主席因公务繁忙抽不出身来,所以拜托谢觉哉同志替他去医院看看吴吉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谢觉哉前两天已经去探望过了,所以这回轻车熟路的就找到了病房。

可是,等他走进病房后却没有看见吴吉清,那张病床上躺着的是另一位受伤的同志。

谢觉哉觉得有些不对劲,赶忙找到主治医生询问:“大夫,吴吉清同志呢?他换病房了吗?”

闻言,那位医生连头都没抬,冷冷地回道:“他已经死了,在太平间里。”

“死了?什么时候的事?前两天不还好好的吗?”谢觉哉震惊万分。

“就是你走了之后。今天人都没气了,难道还要放在病房里吗?”医生看了一眼谢觉哉,起身就想离开。

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直接激怒了谢觉哉。

一个医生竟然对自己的病人如此冷漠,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人给丢进了太平间,这未免太铁石心肠了吧!

“太平间在哪?我过去看看。”

“不行,他那病容易传染,有什么好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头也不回地出了办公室,而谢觉哉正在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怒火。

他绝不相信吴吉清已经死了,这么一个壮年小伙怎么可能被一场伤寒要了性命?

而且就算是真的出事了,医院怎么连通知都没有呢?

吴吉清可是毛主席下令送过来的病人,是党和红军的好干部,怎么可以被这么草率的对待!

这个医生肯定有问题!谢觉哉赶紧找到了一位叫张秀英的护士,让她带路去太平间看看。

而吴吉清正躺在一张破烂的草床上,身上被蒙了一块白布。

张秀英走上前去仔细摸了摸他的脉搏,高兴地说道:“没死呢!他还有心跳声。”

听到这句话,谢觉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半,他叫来几名同志将吴吉清抬回了病房。

然后一边派人去告知毛主席,一边找到那名医生当面质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谢觉哉的厉声质问下,医生又支支吾吾地为自己开脱,说医院里缺少强心剂和青霉素。

没这两种药,吴吉清是不可能救得回来的。

面对医生的荒唐行径,毛主席十分生气,直言不管用什么药,都要把吴吉清给救回来。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医院又重新为吴吉清做了一次检查,该用的药也都用上了。

第二天一大早,昏睡了几天的吴吉清终于睁开了双眼。

彼时他的病床两边围满了人,各位同志都在胆战心惊的守着他。

看着这番场面,吴吉清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示意众人不要再为他担心了。

而那名草菅人命的医生也被控制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调查,证实了他是国民党方面派来的特务,有预谋的潜入革命根据地执行破坏任务,所以他才会对革命战士的性命毫不关心。

但万幸他的阴谋诡计并没有得逞,在毛主席和谢觉哉等同志的关心下,吴吉清也慢慢恢复了健康。

几天之后,这名特务被毛主席下令执行枪决,也算是自食恶果了。

而重回工作岗位的吴吉清每每想起这次劫难,总是忍不住感慨道:“要不是毛主席和觉哉同志,我早就死在太平间里了。”

这份救命之恩,他牢记了一辈子,还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吴吉清被调派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工作。往后余生也一直呆在内蒙古,造福一方百姓。

直到1984年,75岁高龄的吴吉清终于停下了他奋斗的征程,以副省级的待遇安享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吴吉清病逝于家中。他生于贫寒,长于革命,最终抱着对毛主席和人民的怀念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