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吴王李恪不但是李世民的子嗣,他还是杨广的亲外孙。可以说隋唐两朝皇族血脉融合者李恪,是身份最尊贵的一位皇子。但高贵的血统,也注定李恪终身无缘皇位。李恪当皇帝,让拥立李渊和李世民的新贵如何自处?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争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李承乾甚至想要勾结侯君集率兵逼宫。不想李承乾尚未动手,谋反一事就被人提前告知给李世民。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世民命一干臣子彻查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确凿的证据,李承乾的舅舅长孙无忌选择了弃车保帅,他请求李世民处死李承乾。对于长孙无忌的请求,李世民并没有答应。因为坐实太子谋反君父的罪名,也将让李世民颜面无存。随后李世民亲自面见李承乾,询问对方是否真的想要谋反。李承乾很干脆地回答:自己确实想要谋反,因为他感觉到,来自同母弟李泰的威胁。想要保住储君之位的他,才会出此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详查,李世民最终决定,将李承乾贬为庶人,逐出长安,将李泰废除王爵,终身幽禁。惩处完两位嫡子后,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谁将成为新的储君?按照长幼顺序而言,第三子李恪应该成为新的太子。但这并不符合,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唐新贵们的利益。随后李世民又询问长孙无忌,立李恪为太子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进言道:魏王和太子乃是一母所生,他们都能为了太子之位祸起萧墙。如果立李恪为太子,陛下百年以后,李恪能容得下陛下的其他儿子吗?李治最是仁孝,能包容一众兄弟的他,才是太子最佳人选{文言文翻译了一下}。长孙无忌的回答,无疑是最符合他自身利益的。没有比皇帝是自己亲外甥,更能保证长孙家族长盛不衰了。虽然李世民也觉得长孙无忌说的话很有道理,但他依然很犹豫,皇位是否应该由性格柔弱的李治来继承。因此皇位继承人的选择,被李世民暂时搁置。李恪究竟具备什么优势,让李世民想要立他为太子呢?李恪出众之处,唐史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也给出了三个笼统的答案:一、最像李世民、二、文武全才、三、血统最高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最像李世民:贞观十七年以前,李世民让太子李承乾留守长安监国。同一时间李泰也在领命,率领文官编纂《括地志》。相传李承乾的名字,还是李世民因怀念李建成而起。由此便可知李世民对李承乾存在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让李泰修书,就是想在自己百年以后,让李承乾做皇帝,让李泰成为辅佐兄长的肱股之臣。不想李泰竟然想仗着嫡子的身份争夺储君之位。感到威胁的李承乾随即产生,兵变逼宫的念头。两个嫡子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伤透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