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尔在比赛中 记者 李铭珅 摄 下同

“这是我最后一次冲击奥运会,”摘下墨镜,39岁的自由式小轮车大神丹尼尔·戴尔开始憧憬两个月后的巴黎,“但作为教练,是第一次。”

做选手——还能和年轻人一同享受太好了

奥运会资格系列赛首站上海,来自委内瑞拉的戴尔身份特殊。他是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参赛选手,同时受聘担任中国队的教练,帮助中国人实现小轮车的奥运梦想。

那是去年在法国蒙彼利埃世界杯期间发生的故事。手握5枚X Games(世界极限运动会)金牌、东京奥运会亚军丹尼尔·戴尔接过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队的教练员聘书,但同时,他仍保持运动员的身份,争取参加巴黎奥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听上去有点疯狂的事,大概也只有戴尔乐意尝试。要知道,奥运舞台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竞争,无论哪一名运动员,都需要竭尽全力,何况是一名快40岁的车手。但戴尔一心两用,而且,看起来他乐在其中。

前一天中国队队员进行场地适应训练,戴尔作为教练需要在场边观看,但他也得为自己的比赛做准备。于是他跟领队说,自己需要找地方坐下来,现场沟通可以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我在看(训练),但我得让自己的腿也休息好,为了明天的比赛。”

昨天下午的资格赛预赛,戴尔驾车旋把、空翻依旧潇洒,第一轮拿到81.26分,在24名选手中排名第13,次轮,他得到80.60分,排第14。按照规则,选手取两轮的平均分,前12名晋级决赛。“第二轮我能感觉自己确实累了,而且又面向阳光,只能依靠肌肉记忆去完成动作,然后看看裁判给我打多少分。”笑起来时,抬头纹堆上戴尔的额头,跟那些20岁上下生龙活虎的小伙子相比,千禧年前就出现在赛场的他,完全是自由式小轮车世界的“古董”了。但在场的每一位对手都要向戴尔脱帽尊敬,因为他曾于2007、2008、2010、2011和2013年五度问鼎X Games冠军,是史上获奖次数最多的小轮车运动员之一,有“世界小轮车第一人”之称。他凭一己之力让全体委内瑞拉人了解,原来极限运动可以玩得那么酷,并将小轮车提升至更高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年纪,为什么还愿意冒着背部摔伤、韧带撕裂的危险,驾驭20寸轮径的自行车在空中飞翔?戴尔说,东京奥运会站上领奖台时觉得,“还能和年轻人一起享受,一同竞争,感觉真是太好了。”

当教练——中国队员的刻苦令我享受这份工作

这也是戴尔接受中国队邀请的初衷。说起千里迢迢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小轮车新兴之地出任国家队的教练,戴尔解释,自己刚出道时,那些世界上最棒的选手都曾给予帮助。所以接到中国队的邀请时他问自己:为什么不试着把小轮车的快乐带给那里的年轻人?

2017年,自由式小轮车项目才在中国开展起来。近几年,中国运动员的水平逐渐与世界接轨,年轻选手出国比赛,见了世面,也增长了经验。去年的自行车世锦赛,中国姑娘击败一众欧美高手,包揽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第二至第六名,孙思蓓和周惠敏赛季总排名分别升至第二和第三。继东京后,自由式小轮车再度成为巴黎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已经达到一流水平的中国女队,将目标瞄准巴黎,希望拿到公园赛满额的两个席位。而要跻身奥运舞台,运动员需要参加更多的积分赛,去适应赛场,适应竞争,这个阶段,有过来人指点,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尔迅速进入教练角色,他告诉队员:我不是你们的老板,我是你们的工具,就像你需要扳手来修车一样,请把我当作一件特殊的工具,帮助你们变得更好。他和队员们一起骑车,为她们编排动作,将20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他很快喜欢上这些只有自己一半年纪的女孩,去年首获世界杯分站赛冠军的邓雅文,因为训练比赛中肩膀不止一次脱臼,来上海前,还打了封闭,“在中国吃得还不太习惯,但这些年轻人的刻苦,投入,让我很享受这份工作。”

在队里看来,戴尔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和经验。“作为世界冠军和奥运会亚军,丹尼尔对小轮车的文化以及对训练的理解也是非常高的。在训练以及队员技术和整体备战方法上,他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自由式小轮车国家队总教练吴丹说,“他和我们磨合了一个月,就提了很多建议。他加入后,我们的运动成绩稳步提升。希望我们的选手能尽快融入小轮车运动的大家庭,和全世界的高手一起,在竞技场上享受比赛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尔觉得,中国运动员还有特殊的优势,“其他国家的选手得照顾好自己的比赛用车,以及去拉赞助,我的队员脑子里就装着训练和比赛,因为目标非常清晰,拿到资格赛的积分,然后去巴黎,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记者手记:去巴黎,我肯定创造历史

戴尔发现,自己这个外国大叔要和队员打成一片,最好也学一点汉语。“我现在会讲一点。”他流利地报出自己的中文名字,“所以,大家和我都成了朋友。”

大中午的太阳很晒,发现戴尔站在场地一侧观摩其他选手,队里同事就跑过来,为他撑起遮阳伞。走南闯北的小轮车大神突然很感动,“过去我可从没有这样的待遇。”轮到戴尔上场时,国家队的队员、每一位同事都为他鼓劲,“听着丹尼尔,我们都希望你晋级决赛。”

资格赛两轮预赛比完,当记者提出和戴尔聊一聊时,他回复,能否等自己看完所有选手的比赛?确实,这关系到他个人的奥运会梦想——好在,他最终排名第12,刚好够到决赛门槛。

“如果能去巴黎,到时我既是选手,又是教练,我不知道在奥林匹克历史上这是不是头一回,”此刻,见多识广的戴尔掩饰不住激动,“但在小轮车项目上,我肯定将创造历史。”(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