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近山,湖北红安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肖永银,河南新县人,1917年出生,同样是1930年参加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排左五许世友,左二王近山,左四肖永银

两位将军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出生,但他们同时参加革命,同时参加红四方面军,在同一个部队从普通战士做起,一步步成为威震一方的虎将。

在这个过程中,二人建立起了长达70年的生死战友情。

第一次合作肖永银就顶撞了上级王近山

王近山和肖永银参加了同一支部队,但由于两人的所在队伍不同,职位不同,导致两人10年多都没有机会接触。直到1945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决定组建第六纵队,王近山担任第六纵队副司令,肖永银调任为六纵第十八旅旅长,成为王近山麾下得力干将,两人才打了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

然而,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却并不愉快。

1946年,蒋介石的135个旅气势汹汹地向中原压来,刘伯承、邓小平在千钧一发之际找到了打败国民党军的突破口,便命六纵队攻打兰封、考城。

这一仗非常重要,王近山手下骁将个个摩拳擦掌,谁都想要拿得主攻任务。王近山本想将这个任务交给肖永银的十八旅,但作战会议当天,纵队副司令兼十六旅旅长韦杰坚持要打主攻,王近山陷入了两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永银

肖永银虽然不甘心,但以大局为重,还是决定退一步,让韦杰拿了主攻。

尽管这次主攻没有给肖永银,王近山对肖永银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一有任务就想到了他。

1946年9月,大杨湖战斗开始后,王近山就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肖永银,并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肖永银的十八旅打得异常艰难。无奈之下,肖永银只好将在小杨湖方向担任警戒任务的最后两个营投入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小杨湖这两个营是万万不能动的,因为一旦敌人从小杨湖方向袭来,十八旅将有被全歼的风险,但前方战况危急,不容得肖永银考虑太多了。

作出决定后,肖永银就向王近山做了汇报,王近山听到这个决定,厉声责问道:“怎么把那个部队抽走?要是敌人出来怎么办?”

可还没等王近山说完,肖永银生气地吼道:“你知道,火烧了我的眉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中无人不晓,王近山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只有他吼别人的,没有人敢对他吼。但这一次,王近山竟然没有生气,只是说:“好吧,我再给你两个团。”

肖永银知道,王近山不仅支持自己的机动处置,而且把纵队中唯一能拿出手的最强力量都给了他。为不负王近山的期望,肖永银发誓,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把胜利拿回去。

然而已经投入了6个团的肖永银还是久攻不下,眼看敌人的增援部队就要赶来,肖永银只好再次向王近山要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说:“好吧,我再给你一个团。”等那个团赶到后,肖永银才发现全团只有80个兵,看到王近山是将最后的底牌都交给了自己。

最终,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六纵队歼灭了国民党精锐整三师,六纵队声名大噪。

早年间,王近山作战行军都是骑着马匹,到后来战争局势明朗,便换了汽车出行。但自从有了汽车,王近山遭遇过许多事故,因此,他对司机的挑选极为挑剔,这可难坏了后勤部以及他的属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

肖永银在得知后十分关心,也帮忙物色人选,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此人叫朱铁民,二十岁就学会了开汽车,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前线运送过军火弹药等抗战物资。朱铁民开车技术一流,很得肖永银的喜欢,本打算留下来自己用,但想到王近山接连的车祸,便将其引荐给了王近山。

一进门,肖永银便说:“司令员,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把式’,这可是我‘金不换’的宝贝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铁民和妻子

王近山清楚,肖永银不是个吃亏的人,喜欢讨价还价,如今上门送来个人才,必定会提出条件,便问:“你想拿什么来换?”果然,肖永银说:“下次战役要我的部队打主攻。”说完,两人相视而笑。

在战争年代,肖永银是王近山手下一名不可多得的骁将,两人配合默契,相互欣赏与尊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然而,这段友情却因为一场误会,开始了长达20年的情结。

肖永银成了王近山的上级,仍坚持敬礼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出现了婚姻危机,名声受损,前途堪忧。作为曾经下属兼好友的肖永银本想暗中保护王近山,却让王近山误会他是背后的操纵者,两人的关系就此陷入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

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两人虽然还在合作,但关系明显不如之前要好。王近山太倔强,肖永银有苦难说,回国后,两人几乎分道扬镳。

尽管王近山战功赫赫,但他婚姻的窘况还是影响到了他的仕途。中央下达命令,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的职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感情和事业的接连受挫,让王近山几乎崩溃,在他人生进入低谷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保姆小黄对他不离不弃,给他带来了些许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肖永银再次得知王近山的遭遇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想起与王近山一起作战的岁月,肖永银不觉心中一阵酸楚,没想到朝鲜一别,两人的身份地位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1968年,王近山的二儿子独自一人去了南京,肖永银得知后将其安排在军区坦克团,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呵护有加。他即便是知道王近山误会了自己,还是在默默无闻地帮助着他的孩子。

后来,二儿子悄悄去看望王近山,并谈了肖叔叔保护自己的事情,王近山听后泪流满面,终于意识到当初误会了肖永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永银

为了让王近山尽快复出,肖永银在背后做出了不少努力。1969年,“九大”即将在北京举行,王近山写了三封信,一封交给了毛主席,一封给了许世友,另一封给了肖永银。

肖永银在收到信后立即找到许世友,两人商量后决定直接面呈主席。“九大”会议期间,毛主席将许世友叫到身边,问:“你不是要王近山吗?那就把他给你吧!”就这样,王近山在肖永银和许世友的帮助下,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部队。

一个月后,在南京火车站,王近山见到了来迎接他的尤太忠、李德生和肖永银。当看到肖永银的那一刻,埋藏在王近山内心许久的愧疚一涌而上,他热泪盈眶地握住肖永银的手说:“过去是我错怪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永银(右一)

看到王近山满目深情,肖永银也瞬间红了眼眶,动情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再提了。”至此,王近山和肖永银之间的误会终于消除。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两人相处得十分愉快,但唯独有一件事让王近山感到非常过意不去。

肖永银跟随王近山几十年,风风雨雨、不离不弃。无论官大官小,在他心目中,王近山永远是他的首长,于是,他只要见了王近山就会恭恭敬敬地敬上一个军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当时肖永银是军区堂堂副司令,而王金山却只是一个副参谋长。军长给下级敬礼是军中头一件稀奇的事,因此王近山常常感到过意不去,便对肖永银说:“你现在是我的领导了,不要再这样了嘛!”

但肖永银依旧坚持敬礼,他对王近山的情义让无数人感到可亲可敬。

1978年,王近山因病在南京逝世,接到消息后的肖永银连夜从武汉赶到南京,见到王近山的遗体,他不由得泪流满面,顿足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