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文化是什么文化?本期我们继续从文化的视角看民法典,从民法典的视角看医疗纠纷相关法律问题。让我们从文化的立足点出发,走近民法典;再从民法典的立足点出发,真正走近新时期的医疗法律。

民法典文化是共生文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法典清说 第45期 层层视角看医疗纠纷法律 法典文化是共生文化

首先,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基本原则和精神内涵深刻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精髓。它倡导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石。民法典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将这些价值观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共生发展。

其次,民法典文化体现了法律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关系。民法典调整的是社会关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民事关系,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保护人的合法权益。在民法典的框架下,人们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体现在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人们对民法典文化的认同、使用和传承中。

最后,民法典文化还体现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共生融合。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立法者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这种跨文化、跨地域的法律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共生发展,丰富了民法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中清律师提示,《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典清说 第45期 层层视角看医疗纠纷法律 法典文化是共生文化

这条原则由原来合同法的原则,在整合人格权编、侵权责任法律等法律之后,产生了质的飞跃,上升成为统领民法典全部编章的总则。所谓诚信,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能出卖朋友,违反保护职责损害朋友的基础人格权。这个因合同法律、人格权法律、侵权责任法律共生,而必然蕴含的医疗服务合同违约侵权属于反责侵权的法律理论,正是“中清律师三大医法理论”之一。据此,可以看到法典新时期医疗纠纷法律的新面貌。(宋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