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财富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发生了转移。

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差不多有4万亿,数据背后是财富正在发生剧烈的流动。

据央行近期数据,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其中住户部门增加6.71万亿,非金融企业部门存款减少1.65万亿。

而此前的央行3月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存款增加8.5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2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

这个数据,总结一下有2点意思。

第1点,整个国家的存款整体上仍然是增加的。

(见上图)

2024年4月,企业、居民等部门在内的存款总余额达到了291.59万亿元。

2023年末是284万亿,2022年末是258万亿,10年前的2013年末是104万亿元。

10年时间,全社会存款增长了差不多2倍。

其中,老百姓存款也在大幅增加。人均存款也从10年前的3万多元,跨进当下10万元整数大关。

有些人没有存到钱,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人存到了钱,才会带动整体存款的上涨。

总之,只要M2在增加,财富就在增加,全社会存款就会增加。

第2点,4月存款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相比3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存款增加的幅度变小了,差值为3.92万亿。

其中,居民存款缩减1.85万亿,企业存款缩减1.87万亿。

人民币存款增加在4月份减少,会有季节性的原因。

逻辑在于,银行往往在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有揽储压力,特别是3月末往往是金融机构的开门红,会加大揽储的力度。

举个例子。

我之前认识一个老板,他对我朋友当时发行的金融产品特别感兴趣,也跟踪了不少的时间。

他告诉我们,他有一笔1000万的资金马上到账,到账之后第一时间和我们合作。

到了约定时间,这笔钱迟迟没有了动静。

后来,这个老板专门约我们喝了一次茶,为这事向我们表达歉意。

他告诉我们,他的一个亲戚在银行工作,正好赶上季末的业绩考核,他抹不开亲情的面子,就把钱放到了银行。

答应我们,过了月末就把钱取出来。

所以,这就是银行的存款会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

但是,关键问题来了,2024年4月存款减少接近4万亿。

这个数值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新低,正如上图箭头所示。

而过往,人民币存款减少往往是在几千亿,多一点也就到2万亿就打住了。

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季节性原因能够解释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融市场就是财富再分配的大系统。

而人民币存款减少,本质也是财富的再流动。

从普通人、中产、富人三个角度解释下存款的“消失”。

先从普通人与收入的视角聊聊。

今年来,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并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在刚性支出不变的环境中,就需要动用存款来进行支付。

收入减少,支出不变,一进一出的结果就是普通人的存款会减少。

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3个月,个人所得税收入为4240亿元,同比上一年减少200亿元,同比下降4.5%。

说白了,个人所得税,就是整个社会所有人收入总量的一个重要参考。

全社会总收入增加了,个人所得税往往就会走高,两者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见下图)

反之,社会总收入减少,个人所得税就会减少。

这也就反映了,大多数普通人的存款因为收入放缓而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

再说说,中产与低利率的视角。

中产手里有点儿闲钱,所以对财富保值增长有较强的诉求。

国内不断降息的过程中,中产跨省存高息存款,买大额存单,做定期存款,还有很多很多。

千辛万苦,为的就是财富不要被通胀稀释。

但是,今年来各大银行取消大额存单,取消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不断地压缩存款成本。

这就好比打地鼠游戏,要把整个市场的利率压低。

存款,利息太低;所以资金从存款转战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

华西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我国4月理财规模增长明显,单月增加2.07万亿元,高于2022年同期的1.55万亿、也高于2023年同期的1.16万亿元。

截至4月25日,债券基金年内规模也增长超过4000亿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利率走低的过程中,也挤出了部分企业的空转资金。

好比,有一些企业之前拿着低利率的政策贷款(比如下图的1.75%贷款利率+基点),去做高利率的银行存款,然后套取无风险利息。

所以,银行的低利率不仅仅在劝退中产,也在劝退企业的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

最后再从富人与投资的视角聊一聊。

有钱人深知,富贵险中求,所以把钱当做工具,持有现金的时间并不多。

但是机会来了,就一定会把钱不断地向投资回报比更高的资产。

就好比我上面讲到的那个老板,他帮在银行工作的亲戚完成了业绩考核之后,第二个月就把钱转了出来,投向收益更高的“固收加”资产。

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整个行业都已经跌破净息差1.8%的红线,必须要不断地压低存款成本。

而另一方面,地产、股票等领域的投资收益率正在筑底。

国家在加大发力恢复经济,放宽地产相关政策,完善股市配套制度。

有些大资金,开始把钱从低利率的存款投向了高分红股票板块,也走出了一波小牛市。

也有些大资金,开始试探性地抄底楼市。

据浙江经视报道,杭州放开限购首日,滨江集团西湖区一楼盘“光速”卖出5000万元。

此外,我在广州调研中也发现,核心地段的楼盘通过绑定顶级教育资源,吸引大波富人,销量在整个广州逆势放量上涨。

总的来说,存款减少背后是一种分化。

既有银行季节性原因、民众收入放缓的原因;

也有,有钱人取出存款加大投资力度、开始抄底中国经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