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谈到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影响时表示,西方在对外政策上的危险行动和言论,构成了使用核武器发生冲突、从而破坏文明的威胁。对于这种一言不合就谈“核战争”的行为,在俄罗斯外交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只要俄罗斯稍遇到高压或被西方国家“卡脖子”时,俄罗斯都会打出这张底牌。那么,屡屡使用的底牌,普京究竟还能再吓北约几次?以核武为最后安身立命手段的俄罗斯,又是否能继续维持自己在世界军事强国行列中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放在苏联时代,普京的这一行为的确可以有效遏制住北约的动作,在那个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全面冲突的时代下,核战争这一概念是许多北约成员国所不愿意研究的。但是在苏联解体后,这一套路显然对北约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了。被北约肢解分化的苏联,让西方国家意识到,苏俄内部并非是铁板一块,尤其是俄罗斯近些年先后与多个前苏联成员国有过矛盾和冲突,无论是2008年的俄格战争还是现在的乌克兰冲突,都让西方国家尝到了“意识形态入侵”的甜头。现在北约对俄罗斯发起的“进攻”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真刀真枪,而是通过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输出,在俄罗斯内部挑起矛盾,然后西方国家在背后操作,提供资金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我们不同,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除了46个州和3个直辖市之外,俄罗斯最重要的构成还包括了22个自治共和国,13个自治区以及1个自治州。以我们熟知的“车臣”为例,它的全称是车臣共和国,首府就设在大名鼎鼎的格罗兹尼。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车臣共和国的武装部队秀了一把操作,派出精兵强将前往战区。当一群过去曾把俄军打的损失惨重的精锐武装抵达战区后,所有人都以为这将会是一场激烈的战事,就连对面的乌克兰军队也感到了悲观。但始料未及的是,“车臣旅游团”只是一路拍了一堆的“Tik Tok”(抖音海外版),然后就回去了,普京想找他们的麻烦也不行,这就是“听调不听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拥有193个少数民族,36个独立政权的俄罗斯,毫无疑问就是“染色”的温床。而且相较于打仗,西方国家更熟练于意识入侵。对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战场的输赢非常重要,一旦俄军兵败或损失惨重,直接影响到国内社会的安定时,必然会有人跳出。届时,普京即便是手握核大棒,也很难使出全力。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这才是对俄罗斯发起的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的战争模式下,普京实际上并没有占据上风,国内亲西方份子以及逃难至欧洲的寡头,无时无刻的都在挖他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