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人感叹自己的锋芒被岁月所磨砺,与人交往时变得圆滑。而有人为了不被生活所驯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锐气,让自己棱角分明,觉得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在人生旅途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明确对错,然而并非所有事物的对错界限都如此清晰。我们无需过于追究,也不必太过较真,有时候含糊一些,灵活一些,能让生活更为轻松。

前文所提及的这两种人生态度,都不需要对对错过于清晰。因为你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某个人或者某种人,而是形形色色的人。在适当的时候,你应当让自己圆滑一些;而在需要的时候,则应保持自己的棱角。

棱角分明与圆滑之间可以共存,并且我们也应当让这两者在内心中共存。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该圆滑时圆滑,该棱角分明时棱角分明,这样才能使自己与他人都能从中受益。

这种生活态度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感情。因为感情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有时也需要因情况而异。

“你个性温和,为人善良,那为什么你的感情经历如此坎坷?你的前妻为何选择离开你?”当阿壮被妻子晴晴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一时间无法立刻回答,若不说,怕晴晴觉得他不诚恳;若说,又怕颠覆晴晴对他的认知。

他告诉晴晴需要思考后才能给出答案,然后找到我,“东林,我想跟你大致说一下情况,然后看看哪些话可以告诉她,哪些话不能说。”

当我听完他所说的,发现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完全可以把他对我说的原封不动地告诉晴晴:

我曾经并不是一个好人,身上充满缺点。32岁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2岁之后的我才是现在的样子,而32岁之前,我只是个善于空谈却无实际行动的无效之人。

那时候因为我还年轻,遇到的女性也都很年轻,大家一开始不会太过计较,所以很容易走到一起。刚开始在一起时,也很愉快。然而,时间久了,对方变得越来越现实,爱情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尽头。

我前妻离开我,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总是口头上自我标榜得很优秀,但实际上却不付诸行动。虽然我从未想过好逸恶劳,但不知不觉中,我变成了这样的人。

虽然她的经济条件可以维持我们两个人的生活,但她却不愿意这样做,“我有钱,但我不养闲人”。

我深刻体会到了她当时的警示,然而在当时,我并未领悟到其深意,只觉得她过于任性。她的话语和态度越是冷漠,就加速了我们关系的破裂,最终导致我失去了所有,包括我们的家庭。

我妹妹对这一切知之甚少,她困惑地问她:“嫂子,为何离婚时要让哥哥净身出户?”她冷静地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结婚后你哥从未为家庭赚取过一分钱;第二,我们共同生活的开销以及我们的房产、车辆都是我婚前所有;第三,他自视甚高,却毫无成就,让我倍感压力。如果你未来不幸嫁给这样的人,你也会选择与我同样的道路,时间会证明一切。”

她离开后,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面对自己的年龄和现实,我意识到,我必须改变,不能再只有言语而没有行动。我开始努力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不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自己。

可以说,我应该感激她,她的离开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在那之后,我逐渐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才使得我在32岁之后变得温和。

阿壮的改变,可以说是一种“示弱”。他原本有着鲜明的个性,但在32岁之前,他并不懂得如何圆滑地与人相处,总是给人一种强势的印象,而这种强势缺乏根据和资本。32岁之后,他学会了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合理地展现出圆滑的一面。遇到晴晴这样的人后,他能更好地平衡自己的棱角和圆滑,这也是他的感情比以前更稳固的原因。

有句话说得好,男人在感情中成熟的标志,是学会“示弱”。这句话用来形容阿壮再合适不过。

在感情中“示弱”,看似是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其实并非如此。一个懂得在感情中主动示弱的人,是明智的,他们明白示弱有助于爱情的稳固,这是经营感情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