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6日,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家医院,斯洛伐克候任总统佩列格里尼(右)对媒体讲话。

当地时间16日,斯洛伐克候任总统佩列格里尼看望遭枪击受伤的总理菲佐后表示,目前菲佐情况依然严峻,一名副总理可能会暂时接替菲佐的工作。

菲佐15日在斯洛伐克中部特伦钦地区遭枪击受伤,随后被直升机送往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医院接受救治。枪手为一名71岁男性,已被警方控制。目前警方指控他蓄意谋杀未遂。

71岁的行刺者辛图拉在邻居的眼中"乐于助人"而且"冷静""有礼貌"。通过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的内容,甚至还能看出他对暴力、仇恨和极端主义心怀担忧。据说他还在自己老家发起过"反暴力运动",试图阻止暴力在社会上扩散,阻止仇恨的传播,阻止欧洲发生战争。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或许就应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那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这些复杂且看似相互矛盾的背景信息,让刺杀动机更加扑朔迷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5日,在斯洛伐克汉德洛瓦,一名男子在枪击事件发生后被逮捕。

辛图拉在被捕现场的说辞是"不同意政府的政策",他特别提到了不满于菲佐政府对待媒体的态度。不过,是否有更多动机,显然还有待调查。但不应被忽视的一个更大事实是,针对政治人物的暴力事件当前在欧洲正在升温,本月初,德国就已经相继发生了三起针对政界人士的袭击事件,受害者包括柏林前市长,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在欧洲社会蔓延。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说,在无助、无力、焦虑的情绪交织下,民众会出现一种"希望自己治理国家"的英雄心态,导致类似的暴力事件增多。

菲佐在斯洛伐克国内引起争议的不只是内政方面的系列改革,其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更是在欧盟乃至西方引发质疑,因为他率领的政党以反对军事援助乌克兰、反对经济制裁俄罗斯的竞选纲领赢得了议会选举。他还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认为那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菲佐还把亲西方的政治对手称作"战争贩子",认为西方对俄乌冲突施加影响只会导致斯拉夫民族自相残杀。

菲佐的主张代表了斯洛伐克国内一派的声音,他们支持俄乌和谈;而另一派则是主张与欧盟和西方深化关系,支持继续援助乌克兰。包括今年总统选举在内,斯洛伐克近年来几场重要选举加剧了国内政治对立和社会分化,而俄乌冲突放大了这种对立。有评论说,菲佐的政治生涯游走于亲欧洲主流与反欧盟反美国的民族主义立场之间,他能够根据公众舆论和政治现实来调整立场,这是一种务实的作风;但也有观点将其视为摇摆不定。至于这一次遇刺事件发生之后,他会不会调整现有的对外政策?复旦大学副研究员简军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还有待观察,如果说本人遇刺确实与对外政策有关,那么接下来"他是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还是会向保守势力的方向调整,这就要看这位总理的个人倾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叶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任总统恰普托娃与候任总统佩列格里尼在政见上不一致,后者与菲佐的政治理念比较一致,具有一定的民粹色彩。然而,为了稳定局势,恰普托娃与佩列格里尼都希望各政党减少政治活动,从而防止斯洛伐克政治过度极化。菲佐遇刺,未来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政治极化,并导致民粹主义力量的上升。

作者:顾文俊

文:顾文俊 图:新华社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张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