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即将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及“民主伙伴”纷纷派遣代表团窜台致贺。

据台湾外事部门所发布的声明可知,自台湾地区选举结束后,共计有73个访团、687人来台祝贺,其中有22团、179人是就职前前来祝贺;另外51团共508位宾客将参加520就职典礼及相关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称,来台参加就职典礼的“邦交国”宾客中,有元首团8团、副元首团1团、外长团1团及特使团2团。访宾包括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马绍尔群岛总统希尔达·海因、帕劳总统惠恕仁、巴拉圭总统培尼亚·帕拉西奥斯。

此外,诸如图瓦卢、圣卢西亚、伯利兹、圣基茨和尼维斯各国总理也将出席。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同为台当局“友邦”的危地马拉却选择遣外长出席赖清德就职典礼,在一众国家当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么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又该作何解读呢?有外媒报道,台当局长期对危地马拉通过贿赂总统或金元外交等手段换取政治支持,近期又故技重施。但危国总统府日前却表示,阿雷瓦洛总统已拒绝出席赖清德的就职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针对此事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民进党当局一向惯于拿着台湾百姓的血汗钱滥施“金元外交”,试图买通其他国家政要为其“撑场面”,实质是为“台独”分裂和个人政治算计服务,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中方“希望并相信”危方会尽快做出顺应国际大势和历史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有道是外交无小事,如果细心分辨的话,会发现汪文斌所用的措辞是“希望并相信”,而不是单纯的“希望”。

那么这其中有何区别呢?前些时候,巴拉圭总统曾抱怨面临国内要求与中国建交的压力。当时外交部的回应是,“希望”巴方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

这么两相对比的话,“希望并相信”从情绪上显然更胜一筹,甚至有胸有成竹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外交部听到什么“风声”,握有什么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我们不便对此过多揣测,但也确实能够从公开的信息中,掌握不少蛛丝马迹。前不久,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在受访时表示,台当局的所谓的“邦交国”在短期内不会有问题,但长远来看,确实有两个国家存在“隐忧”。外界揣测,这两个国家有可能是危地马拉与海地。

当时岛内有分析称,危地马拉、海地均先后传出警讯,海地政局混乱、国家动荡姑且不提。但危地马拉却有所不同,阿雷瓦洛曾明确表示“不能忽视中国大陆的分量”,因而危地马拉遣何种级别的官员出席赖清德就职典礼,将成为窥测“危台关系”的一大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如前文所述,台当局的“友邦”绝大多数都是元首或副元首出席,仅危地马拉是遣外长出席,这无疑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危地马拉外长究竟是向台当局索要经济支持,还是传达危国“转向”的信息,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台当局为所不多的“友邦”恐怕又要面临折损了。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关国家如果能早一日回归国际大势与历史潮流,便能早一日为人民谋求福祉利益,这既是中方的期望,亦是中方的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