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玉雯 石雨昕 宋钦章 每经编辑:廖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今日正式首发,中标结果显示,“24特别国债01”加权中标利率2.57%,全场倍数3.9,边际倍数382.6

根据发行安排,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个人投资者也可认购!记者了解到,已有银行将于下周开售超长期特别国债。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长期限大额存单渐渐“一单难求”,保本保息且收益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的国债产品成了个人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于是,每逢国债发行,许多银行网点都会上演“日光”的抢购热潮。

超长期特别国债相比银行存款、储蓄国债等保本类产品有何优势?个人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要注意些什么……一文带你读懂这些关键问题。

个人也能买!

超长期特别国债今日发行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是指发行期限不低于10年,在特定时期阶段性发行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国债,不列入赤字、不增加赤字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备受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终于落地。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根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都是按半年付息。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共发行22次,发行时间主要集中在三季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于5月17日招标发行,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400亿元,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节假日顺延)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招标结束至2024年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国家信用作担保,具备风险低、流通性强、免征利息所得税等优点,加之收益相对中短期国债更高,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品。那么,个人投资者如何购买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

据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个人和机构都能买,渠道也比较多,银行柜台、线上平台和证券市场都可以购买,而且还可以流通和转让。

财政部网站5月17日发布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问答,其中提到,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有20年、30年、50年三个期限品种,具体购买操作按记账式国债购买流程办理。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私人财富管理师武苏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长期收益稳定且安全的资产较为稀缺,而长期国债的利率和安全性就会受到很多投资者青睐,对于资金长期不用的投资者来说,适当配置既可以获取稳定收益,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但他也提到,个人购买长期国债,需要对自己的投资金额、期限、利率等做一个综合评估,同时对国债的条款以及提前赎回、转让等做充分了解。

财政部提醒,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均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对战”保本类产品有优势吗?

有银行预计下周开售

那么,如何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工作人员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采取市场化发行,个人可选择银行柜台进行申购。

对于记账式国债的购买渠道,财政部也表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一定债券品种供投资者购买,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其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公司网点或证券公司APP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记账式国债

5月16日,每经记者走访了上海地区多家银行网点,招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预计会在下周开售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30年。有城商行告诉记者,该行将于5月20日,也就是下周一,在银行柜台销售超长期特别国债。

此外,多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对每经记者表示,暂未接到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销售的具体通知。

事实上,在理财打破刚兑、市场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国债凭借着安全、稳定收益的优势,颇受老百姓青睐,每逢储蓄国债发行,大部分银行网点都会上演“日光”的抢购情形。

那么,包括国债在内,当前市场上有哪些“保本”产品可供广大低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选择?不同产品之间又分别有哪些优势及特色?每经记者结合一线走访,将各类产品情况整理如下。

定期存款:中小银行利率更高,大额存单凸显可转让优势

每经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工行、建行、农行等大行目前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是2.35%(年化利率,下同)。

工行某网点大堂内摆放的黑板上写着,人民币定期存款1年1.7%、2年1.9%、3年2.35%。

建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定期存款1年1.7%、2年1.8%、3年2.35%。

相对大行,股份行定存利率要稍高一些。兴业银行某支行门口的牌板显示,福运金人民币定期存款,50元起存,3个月1.65%,6个月1.85%,1年期1.95%,2年期2.15%,3年期2.60%。

招行“享定存”的利率根据不同起存金额有所差异,100元起存时,3个月1.5%,6个月1.7%,1年1.95%;1000元起存时,3个月1.65%,6个月1.85%,1年期1.95%,2年期2.15%。

当记者咨询3年期定期存款时,理财经理表示,需要行外新转进资金,且账户金额达到50万元及以上,可以通过理财经理预约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6%。“现在没有额度,到月末应该会有。”理财经理说道。

此外,对比大行及股份行,部分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显得更有吸引力。记者看到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的宣传页显示,个人定期存款3个月1.60%、6个月1.85%、1年2.10%、3年和5年均为3.05%,都是50元起存。

在此基础上利率还可以进一步上浮,理财经理告诉记者,20万起存3年期利率可上浮至3.2%,不过同时需要搭配购买20%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即总计20万元三年定期(利率3.2%)和4万元一年定期(利率2.1%)。

值得一提的是,在银行面临息差收窄、压降高成本负债的压力之下,曾被视为银行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如今利率已经和普通定期相差不大,甚至是同样水平,而其具备的可转让功能则是相较于普通定期的一大优势。

农行某支行行长告诉记者,3年期大额存单与普通定期利率一样都是2.35%,但两者有一个区别,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是以活期0.2%计息,大额存单则可以通过手机或柜台转让给他人。

记者咨询了解到,当下大额存单依然颇为抢手,有些银行大额存单额度一放出就“秒没”。前述兴业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行一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仅比普通定期高0.05个百分点,但每天上午10点额度一放出基本都是“秒光”。

●储蓄国债:提前兑取可分档计息,与记账式国债有所不同

储蓄国债是指一国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按债权记录方式分为纸质凭证和电子方式两种。

事实上,去年以来储蓄国债已经历了数次“降息”。进入2024年,储蓄国债利率延续下行趋势。4月发行的3年期和5年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利率分别降至2.38%、2.5%。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次5月发行的储蓄国债(凭证式)利率与4月保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储蓄国债利率不断走低,但依旧难挡投资者的认购热情,每逢储蓄国债发行,大部分银行网点都会上演“日光”的抢购情形。在工行某支行,记者看到,最新一期储蓄国债代销首日(5月10日),该行便在门上张贴了储蓄国债售罄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储蓄国债不可流通转让,但为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储蓄国债提供了提前兑取机制:会按实际持有时间和相对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

银保产品:适合长线投资,短期退保或有本金损失

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行,以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也是银行近年来重点发力的代销产品。

在记者咨询过程中,多位理财经理坦言,仅就收益对比来看,一些储蓄型保险会比5年期国债更合算。建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举例一款6年期的分红险,前3年每年交纳保费,保底收益是1.4%,再加上保险公司分红,6年到期后平均年化收益在2.9%到3.2%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产品普遍适合长线投资,短期内退保可能会因现金价值较低而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看资金规划,这笔钱要能够放到五年及以上,如果两三年就要用的,那我们不会建议你买保险。”前述农行某支行行长表示。

投向哪里?

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提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记者注意到,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并不是第一次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最早在1998年,向国有四大行定向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主要是为了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又发行特别国债15500亿元,用于成立中投公司的资本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当年发行了10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4月中旬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支持领域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据了解,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因此需要集中力量支持重大战略实施相关事项,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

如何影响资本市场?

支撑股市回暖、对债市冲击较小

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那么,其发行将对股市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能支持经济复苏、提振投资增速,可以从基本面支撑股市回暖。”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相较于普通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有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因此对股市的影响整体是偏积极正面的。”

华夏基金认为,整体来看,一方面,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加快政府投资,同时激发民间配套投资,拉动内需;另一方面,财政节奏提速有助于提振宏观筑底企稳预期,提升市场对于中国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总体上对股市构成利好。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债券市场又将有何影响?

杨德龙分析称,由于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多批次发行,所以对市场的资金冲击并不大,对债券市场也不会造成明显的资金紧张,并且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也有助于优化我国的债务结构。

潘向东表示,全年来看,整体的政府债券供给节奏更为后置,可能将在三季度迎来较大的集中供给压力。但即便政府债加速发行对市场形成扰动,央行也会通过降准以及MLF放量等方式进行配合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压力,引导市场重回稳定。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吴志武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来看,特别国债发行短期内会增加债市供给,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出现波动,但央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改善由此带来的影响。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由于其目的是扩内需,防止由此给市场造成的波动也十分重要。从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来看,由于发行时间跨度比较长,平摊到每个月发行量大约一两千亿的规模,不是很大,对市场的冲击应该会较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债市影响有限

有何意义?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政府债务结构

现阶段我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何意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徐军伟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并处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转型时期,为充分调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两个积极性,政府需主动作为,借助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而政府债务(包括国债、地方债)是财政与金融工具的共同抓手。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认为,此次特别国债采用市场化发行,一方面体现了推进债券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从发行期限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更好匹配长期限项目融资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对长期限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今年发行安排看,20~50年特别国债覆盖了2030年、2035年、2049年等关键时间节点,不但能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提供充裕的超长期资金,同时超长久期还摊薄了国债付息压力。

李旭红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充分发挥中央发债成本更低、周期更长的优势,形成优质资产,同时通过统筹管理,避免地方加杠杆导致的隐性风险,确保国家发展行稳致远。

徐军伟表示,在国务院部署一揽子化债方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同时,中央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除了可以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还可以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我国存量国债中的超长期国债以30年期和50年期为主,分别占比为11.6%和3.6%。未来,如果连续几年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有效改善超长期国债占比较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