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可谓是颇为耐人寻味。康熙将年幼的弘历带进宫中亲自教导,更是将其扛在了肩膀上,使弘历能够在屏风上“题字”。而当雍正看到这一幕之后,先是一阵惊讶,但随即恢复了平静,并且还走到了镜子前整理了一下妆容。

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不仅展现了雍正此时的志得意满,同时也将他的“野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弘历的“惊艳”表现,让康熙对其刮目相看。

康熙在热河组织皇子们进行狩猎比赛,并将蒙古王公准备进献给太子胤礽的一只金如意扣了下来,转而用作对于狩猎优胜者的赏物。

其实,康熙此举完完全全是做给太子胤礽看的。

这支原本属于胤礽的金如意,实际上就是太子和储君之位的象征,众位皇子为了争夺这件赏物而在狩猎场上尽情表现,也像极了他们为了“夺嫡”而进行的相互争斗。

此时的康熙已经对于胤礽无比失望,但是又不愿意就这样将其废黜,所以他才想到用这样一种方式对胤礽进行提醒和暗示,好让胤礽能够认清形势,并且明白自己的处境,从而能够有所改变。

然而,狩猎比赛的进程与结果却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最终的狩猎成果来看,十三阿哥胤祥无疑应该是获胜者,可是八阿哥胤禩只抓“活物”的表现,也赢得了在场一众蒙古王公的连连称赞,并纷纷提议应该将这只金如意赏赐给胤禩。

可是康熙心中是极不愿意将金如意赏赐给胤禩的。

一来,此时的康熙已经知道了胤禩“诱审肖国兴”的事情,对于胤禩已经充满了厌恶;二来,康熙对于胤禩这种假仁假义,邀买人心的做法同样是非常的不屑,他也不会这样的风气在朝堂上继续扩散开来;三来,如果这个时候真的如此褒奖胤禩,无疑是将极大的助长胤禩的气焰,并让胤礽承受更加巨大的压力。

可是,康熙之前没有将规则订立清楚,再加上蒙古王公们的极力劝谏,一时间让康熙非常下不来台。

而这个时候,正是弘历的一番话成功帮助康熙解了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爷爷一生射杀了一百三十五只老虎,一百三十二头野猪,九十六只狼,二十五只豹,二十头熊,十只猞猁狲,还曾经一天之间射死了三百一十八只野兔,其余哨获之鹿不计其数。”

弘历将康熙一生的狩猎的功绩一一罗列,如此一来,既拍了康熙的马屁,同时更是对此前蒙古王公那句“上天有好生之德”做出了积极回应,使其哑口无言。

“天生万物本来就是供人取用的,我大清的祖先们以射猎为生,就像中原的汉人以耕田为生一样,都是上天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

紧接着,弘历又用农耕与狩猎做对比,强调出了“不忘本”与谋生之道,直接戳穿了胤禩为了迎合众人、沽名钓誉而摆出的一份“假仁假义”。

最后,弘历又将康熙称为是“第一巴图鲁”,更是将康熙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而其言外之意就是,让其完全不用顾及其他的意见,自己定夺就可,因为康熙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弘历如此表现,不仅“惊艳”了雍正,更是直接“惊艳”到了康熙,使其对于弘历是刮目相看,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直接将其召入宫中,又自己亲自抚养教育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召弘历入宫,除了对弘历极度宠爱外,其实还另有目的。

康熙准备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但却遭到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强烈抵制,其还与十三阿哥胤祥在宫门外大打出手,甚至还当众顶撞了康熙,如果不是雍正与胤祥的“冒死”阻拦,胤禵很有可能就此死在康熙的剑下。

然而,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康熙并没有对任何人进行处罚,相反,他还做了三个令人感到极为意外的决定。

第一,康熙将雍正和胤禵的生母乌雅氏晋封为皇贵妃;第二,康熙不仅没有处罚胤禵,反而委以其主管兵部的重任;第三,就是让雍正之子弘历入宫,由他亲自抚养和教育。

而康熙之所以要召唤弘历入宫,除了他对于弘历的喜爱之外,其实也是有着他的目的和打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这是康熙对于雍正的褒奖和安抚。

在此之前,雍正无论是在江南筹款赈灾,还是在追比户部欠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国的品质令康熙非常的欣赏。这一次,又是雍正带着胤祥一起,主动扶保胤礽,更是令康熙感动不已。由于此时的雍正已经是亲王爵位,并且还被委以管理户部的重任,可以说是很难再对其有所封赏了,于是康熙只能用将弘历召唤入宫的方式,算是对雍正进行了安抚。

其次,康熙需要通过此方式来进一步激励太子胤礽。

虽然康熙已经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这仅仅是出于内心的情感考量,而他对于胤礽的所作所为并不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如此的重视弘历,无疑也就是在抬高雍正以及弘历的地位,在太子胤礽面前制造紧张感,同时也是在告诫胤礽,如果再不努力改变,那么他的位置也即将会被替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康熙需要转移“八爷党”众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胤礽身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