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的一个平静的村庄,淑英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怀着敬虔的心情,走上了返回娘家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她怀念已故的双亲,希望能有机会在他们的坟前点燃一炷香,焚烧一些纸钱,以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村里的小路两侧,稻田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向这位游子致意。淑英的心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知道自己的这次返乡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按照当地的习俗,出嫁的女儿是不可以回到娘家扫墓的。

果然,当她走进家门,迎接她的是兄长和嫂子惊讶的目光。

“淑英,你怎么回来了?”兄长的语气中透露着困惑。

“哥,我想要回来看望父母。”淑英的声音坚定而柔和。

兄长和嫂子的神色略显尴尬,嫂子开口说道:“淑英,你知道的,按照我们这儿的风俗,出嫁的女儿是不应该回来扫墓的。”

“但是,哥嫂,我只是想尽一份孝心。”淑英的眼圈泛红,声音有些颤抖。

兄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淑英,不是我们不愿意让你去,而是这个习俗在这里根深蒂固,我们也不敢轻易违背。你如果去了,不仅村里的人会说三道四,还会影响我们家的运势。”

淑英心中一阵苦楚,她明白这不是兄长和嫂子的本意,但是在这个小村庄里,习俗的力量似乎超越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因为结婚了,我就不再是父母的女儿了吗?”淑英在心里反复问着这个问题,但她也知道无力改变什么。

离开娘家后,淑英独自漫步在乡野小径上,心情复杂。她回忆起童年时光,那时候父母牵着她的手,在这片田野里快乐地漫步。而现在,她只能远远地看着那片土地,却无法靠近。

不知何时,淑英走到了村口的老榕树下,那里聚集了一些准备扫墓的村民。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你听说了吗?淑英回来了,想给她父母扫墓,结果被她哥哥和嫂子阻止了。”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的习俗就是这样的。”

“不过,我觉得这个习俗有点太没有人情味了,毕竟淑英也是她父母的孩子啊。”

听着众人的讨论,淑英心中感到了一丝温暖。尽管习俗的力量不容小觑,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理解也同样重要。

就在这时,村里的阿伯走了过来,“淑英,你怎么在这里?”他是村里的长辈,对村里的风俗有着深厚的理解。

“阿叔,我想给爸爸妈妈扫墓,可是……”秀英的眼眶又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秀英啊,风俗是风俗,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爸爸妈妈在天之灵,也一定希望你能去看他们。”阿叔的话让秀英瞬间泪目。

“这样吧,我带你去,你远远地祭拜下吧。”阿叔接着说道。

在阿叔的陪同下,秀英终于来到了离墓地不远的地方。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至少能够看得到爸妈。

她在原地点燃香烛,献上鲜花,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一刻,她感觉自己与爸爸妈妈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这种风俗,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独生女家庭的困境?对于80后、90后的家长们来说,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独生女家庭。如果女儿不能回去扫墓,那谁去祭奠她的父母呢?

说实话,这样的风俗真的有些不合时宜,它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风俗也应该与时俱进才对。我们不能总是守着那些过时的规矩,更不能盲目迷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祖宗们知道有后人去祭拜他们,他们肯定会感到非常开心和欣慰,而不是去计较这些繁文缛节。所以,让我们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让风俗跟上时代的步伐,让爱和思念成为我们祭拜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