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发展,是创新的发展,也必然是绿色的发展。这10年,安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近30%。从安徽流出的河水,无论是长江水、淮河水还是新安江水都是二类水,也就是说,都是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长江安徽段是江豚繁衍活跃的江段,成群的江豚再现江面,直观展示了长江大保护的阶段性成果。

——2024年5月16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绿美江淮,沁人心脾。

安徽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被写进安徽政府工作报告,全省上下目标一致,立起了高品质建设生态环境的奋斗坐标。

向“绿”而进,晕染“绿意”,就要驰而不息做好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

江淮之变,是全方位的“镜头切换”。经济“个头高”、创新“能级”强、营商环境“优”,这些都是经济领域的显著之变。而“颜值”变高,同样映照着安徽之“进”。

淮河两岸沃野千里,美景如画;黄山等山脉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满目青绿,鸟鸣啾啾;“鸟中国宝”东方白鹳重现巢湖,“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逐戏皖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渐成美丽安徽的浓厚“底色”、幸福生活的“标配”。

从“颜值”看,安徽逐渐成为区域内的“绿心”,天赋山水,灵动秀美;从功能看,安徽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不在江之南的安徽,为什么像极了“江之南”“杭嘉湖”?生态环境这件事,最能监测一个地方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态度决心、实践行动。

安徽勇当“开路先锋”,在多领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以雷霆手段从严治理生态环境,守护绿美家园。

在全国首创林长制改革,从督查、考核、激励、评价等角度切入,为每一抹绿色配上“管家”;创新推行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成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入选《改革内参》评选的“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守护好山水林田湖,一系列创新之举、首创之为,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安徽范式”。

经验往往来自实践。驰而不息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四廊两屏”建设,一系列扎实行动,厚积了经验,生成了智慧。

因为创新,安徽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绿美江淮”的生态图景浓墨重彩。

回过头来看,创新,恰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弯道超车”指引的路子,沿着这条“新路”一往无前,安徽正在见效果。

创新一条主线,串连起了安徽的“色彩斑斓”,也打开了壮阔的“未来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