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迎来首发,期限为30年,一期面值总额400亿元,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今年将发行22只超长期特别国债

5月13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

梳理通知可见,财政部今年发行多期一般国债、超长期国债以及储蓄国债。今年计划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30年、50年三个品种,其中20年期有7只,最早于5月24日发行;30年期有12只,最早于5月17日发行;50年期有3只,最早于6月14日发行;都是按半年付息。此外,下一次电子式储蓄国债发布日期是6月10日,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

在国债收益率方面,此次发行的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已招标结束,加权中标收益率2.57%,全场倍数3.9,边际倍数382.6。有市场人士分析,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我国曾经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3次特别国债,对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998年向四大银行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央行配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用于补足四大行资本充足率,期限30年;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补足中投资本金,期限10—15年,分8期发行,其中定向发行1.35万亿元,剩余2000亿元为公开发行,而且在2017年、2022年分别进行续作;2020年分4期公开发行了1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公共卫生和抗疫支出,期限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发行特别国债的情况。

国债发行规模10年增长663.9%

特别国债是指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此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行超长期国债是基于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观情况:其一,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期间,我国部分地区、部分领域有许多长期性的资金需求;其二,过去部分地方政府筹借市场化资金,形成大量城投债;其三,各家银行需寻找新的资金运用渠道。

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能在目前化解城投债问题大背景下,解决部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来源,并为银行构建更多资金渠道。与特别国债“特性用途、专款专用”相比,普通国债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纳入一般预算管理。2015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全面启动第一年,财政部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全年国债发行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

2016年,财政部深化国债发行市场化改革,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全年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国债,增加两年期以下国债发行规模,适当加大30年国债发行规模。同时,完善地债国债招标发行机制,将招标期限由5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到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国债发行11万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了66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以来历年国债发行规模。

超长期特别国债给市民带来哪些影响

专家分析,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并促进经济动能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还避免了地方过度加杆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给普通市民带来哪些影响?有分析人士称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的投资选择。这些国债收益率相对较高,由国家信用担保,风险较低,成为个人、家庭理财的一种优选。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现阶段市场利率下行,稳健资产过于稀少,此时国债发行实际上正契合了低风险偏好投资人的期待。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对社会消费水平也存在积极影响。当政府利用募集到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时,将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例如通过改善交通网络、建设更多公共设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袁炯贤 设计:张博

数据来源:财政部官网、中国经济年报、人民银行历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