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终于大结局了,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部剧播出之前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没播出之前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阵容都具备了爆款的条件,没想到播出之后却是破绽百出,这对谍战剧来说是致命的,不能怪观众太挑剔,实在是这部剧槽点多多,至少有五大硬伤值得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漏洞太多

谍战剧不可能没有破绽和漏洞,再经典的谍战剧也不能避免,比如《黎明之前》刘新杰的枪伤就是个硬伤,原因很简单,谭忠恕既然怀疑刘新杰和李伯涵,没理由只查看了李伯涵身上有没有伤却放过了刘新杰。

但《哈尔滨一九四四》的漏洞未免也太多了,不少人振振有词地说这些漏洞只是伏笔,后面都圆了回来,简直是搞笑!就问两个:一是宋卓文一开始并不认识关雪,他是如何一看到关雪就能肯定老段被骗了?二是石医生都被抓了,他是如何这么肯定拿走情报的人是格子西装男,而且居然还知道他穿的是英国产的克洛克皮鞋,这不是扯淡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回忆杀多此一举

只要关雪受到什么刺激,就会来一波回忆杀,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实在是多此一举,根本没必要,给出的信息又不完整,观众还要靠猜。

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完整地展现关雪和弟弟关凯为何逃难,路上又是如何被宋卓武所救,两人到底有没有感情等等(从宋卓武对弟弟问他有没有和关雪睡过避而不谈,关雪又对宋卓武念念不忘来看,两人同过患难应该有过一段短暂的感情),关雪投靠姨父之后为何却对收留他的姨父恨之入骨?这样总好过动不动来一波黑白回忆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片尾跳跃性太大

每一集的结尾都会突然出现毫不相干的剧情,一开始看不懂以为是剪掉了一些内容,后来才知道片尾的剧情和本集无关,和下一集也无关,但会在某一集冷不丁地出现。

举个例子,有一集宋卓文和关雪外出发现有军统的人在跟踪他们,然后结尾突然出现两人骑自行车上山,接着又是雨夜刺杀,当时看得莫名其妙,快要大结局了才和这一集的片尾对上了,原来两人骑自行车上山其实是关雪准备和宋卓文摊牌了,雨夜刺杀已是倒数第二集潘越被杀、宋卓武受伤的剧情了。

这样的表达方式实在让观众看得莫名其妙,哪怕你片尾的内容和下一集有关联也要比这种跳跃式的预告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宋卓文卧底太轻松

从未见过如此轻松惬意的卧底,宋卓文露出太多破绽,这样一位原本活不过三集的卧底之所以大结局才暴露,不是因为宋卓文有多厉害,而是他的对手犯的错比他更多,或者说是宋卓文的运气太好了!

或许有人会说宋卓文之所以一次次化险为夷是因为关雪已经知道他的身份,但她不仅没有拆穿反而有意无意地在帮宋卓文,这个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其他人呢?胡彬只会打打杀杀就不说了,但潘越可是一直在盯着宋卓文,而且事实上潘越有好几次可以发现宋卓文的破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宋卓文赶在潘越和胡彬之前找到拿走情报的叛徒格子西装男并杀了他,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只要潘越追问宋卓文的消息来源,宋卓文根本无法解释!又比如如果潘越找到饭店老板或杨哨长之中的任何一人,那么宋卓文有个双胞胎兄弟的秘密也就暴露了,但潘越偏偏就不问也不说,这样的剧情太糟糕了!

而且宋卓文的运气也很好,如果不是崔哨长莫名其妙地挂了,宋卓文也就暴露了,一个卧底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化险为夷,而是靠巧合和运气涉险过关,这是谍战剧最大的败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哈尔滨的冬天为何不下雪?

全剧从头到尾所有角色基本上都只穿三件衣服,甚至有时候只穿一件衬衫外面再套一件马甲,根本看不出这部剧的背景是在哈尔滨。

或许有人会说没必要这么苛求,因为哈尔滨也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也许剧中的背景不是在下雪的冬春季节,话不能这么说,一部以哈尔滨为背景城市的谍战剧就应该和冰雪寒冷联系在一起,原本应该是用哈尔滨极寒下的阴森来体现地下工作的艰难,比如《悬崖》就是如此,结果剧中角色衣服穿这么少,一场雪景都没有,反倒是雨天的剧情比较多,不看片名还以为是在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剧中至少透露了几个时间点,比如豫湘桂大战日军占领桂林、德国元帅隆美尔自杀等等,所以从时间跨度来看肯定经过了下雪的冬春季节,没有一场雪景全剧说的却是1944年的哈尔滨,不是败笔是什么?

查了一下这部剧原来是在浙江湖州拍的,既然片名是《哈尔滨一九四四》,剧组好歹也去哈尔滨取一两场雪景吧?对比其他发生在哈尔滨或东北的谍战剧才发现这部剧在这一点上太敷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