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汪曾祺曾经四下内蒙古,他在散文作品《手把羊肉》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蒙古人非常好客,有人骑马在草原上漫游,什么也不带,只背了一条羊腿。日落黄昏,看见一个蒙古包,下马投宿。主人把他的羊腿解下来,随即杀羊。吃饱了,喝足了,和主人一家同宿在蒙古包里,酣然一觉。第二天主人送客上路,给他换了一条新的羊腿背上。这人在草原上走了一大圈,回家的时候还是背了一条羊腿,不过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了。

在北京通惠河畔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一家独具内蒙民族风情的餐厅——56顶毡房,把蒙古人的好客之情从内蒙大草原延伸到了帝都。走进蒙古包样式的包房,身着传统蒙服的牧民大哥和小姐姐正在为客人们准备着欢迎仪式:哈达、下马酒、马头琴和歌声,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横菜——烤全羊。“羊是草原的馈赠,我们用它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56顶毡房,食材全部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原汁原味呈现草原美食,30多个蒙族风格的包房让客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饱尝满眼的自然美景及文化特色。“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把肉,请你吃个够。”一首祝酒歌,就是对蒙古族饮食文化的最精确概括。

将蒙族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美食中完美融合

内蒙古,位于我国的北部,也是我国的第三大省,是国民们非常憧憬的地方。风光旖旎的大草原,是内蒙古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出自《敕勒歌》的这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对内蒙古最贴切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这片被誉为“蓝天碧草、奶风胡杨”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人们饮食文化起源的地方,辽阔的草原是牛羊生活最舒适的场所,这也决定了内蒙古人的生活方式。蒙古包、羊奶酒、全羊宴,这些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渐渐地成为内蒙古的特色和名片。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散发着诱人的食物香气,想要感受内蒙古的与众不同,当然要从饮食开始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6顶毡房正是这样一家将蒙族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美食中完美融合的餐饮品牌。2016年诞生在呼和浩特,如今56顶毡房在呼市已经开了5家连锁店,去年进京,在通惠河畔开了一家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的北京首店,立志把内蒙古大草原原汁原味的好食材和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风貌带给北京的老饕们。56的用意是56个民族一家亲,而毡房则是草原人民移动的家,每顶毡房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食作家大龙勉曾写过一段话:“如果在城中有一家喜欢的餐厅,好味道就像一部地方志,可以通过一道道菜,把一座城市散落的历史、地理、气候、物产、人文种种聚合起来,一家餐厅的贡献,远不止食物本身。”这也正是很多北漂的内蒙人喜欢56顶毡房的原因: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久违的蒙元文化,更是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也完完全全把他乡吃出了故乡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6顶毡房在北京虽然开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这里早已成为京城肉食爱好者们的美食乌托邦。餐厅选址在通惠河畔文化创意产业园,正门北侧是美丽的通惠河,西侧紧邻百年菩提圣树,枝叶四季翠绿繁密,正值初夏季节,树上满是雪白色的花,甚是优雅。菩提树也意味着美好与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以徽派建筑为主体,房顶是精致的木构平顶门斗,在建筑外观上,前低后高。房子的柱子用多处鎏金法轮包裹,上面雕刻着宝珠、彩云、花瓣等图案,既厚重又华丽。室外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此时还开着一片黄色小野花,一个蒙古壮汉的雕塑伫立在草坪上,一秒将人们带到了内蒙大草原的初夏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门而入,10多个蒙古包样式的独立散客台,以及30多个面积大小不一的包房,有着浓郁的内蒙民族特色风格。各个独立空间有各自的风格,蒙族常用的正红色、天蓝色、草原绿和金色串联在设计中,珠帘、水晶灯、帷幔,蒙族花纹雕刻的桌椅,餐桌上的草原牛羊实景微缩的摆设,真的处处能看出56顶毡房的待客之道:每一个小细节都是精心为食客们打造的,可谓是一座蒙古族文化的“展览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56顶毡房用餐,你还能看到来自蒙族兄弟姐妹们的民族唱跳表演,这顿饭就是一场沉浸式的、不用出京就能感受到的蒙族文化与美食之旅。食客们在这边吃饭、边逛“展览馆”、边看演出,真的赚大了。

原汁原味的蒙餐,把他乡吃出故乡感

内蒙,一个听起来就很粗犷实际上吃起来更粗犷的地方。吃是体现内蒙人热情的重要方式——好吃、多吃、猛吃。食材的块头要大,量要大,锅更是要大,一定要让客人吃得尽兴、吃得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6顶毡房也一直用内蒙人毫无保留的“对你好”的表达方式去运营整家餐厅,带着点蛮横和霸道,却也像孩子一样倾尽所有——把自己有的全一股脑掏出来塞给你,毫不吝啬。餐厅的厨师团队,其中有几位蒙族厨师,日常都是说蒙语,这几个蒙族小伙儿深谙内蒙美食之道,每一道蒙族特色菜都做得有模有样。为把原汁原味的蒙族美食搬到帝都的餐桌上,56顶毡房的牛羊肉都是用最短的时间,从内蒙运输到北京,所有牛羊肉按不同的部位,选购的都是著名产区的优质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烤全羊】

内蒙的朋友有一句至理名言,时不时就挂在嘴边:“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内蒙。”虽有夸张之意,但绝对是北境草原土著的切身体悟,他们对羊肉的喜好程度,那绝对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

烤全羊是内蒙古的传统名菜,也是一道具有仪式感的佳肴。这道菜以羊肉为原料,经过特殊的调料和慢烤,最终呈现出皮脆肉嫩、味道鲜美的特点。在内蒙古的宴会上,烤全羊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象征着团结和尊重。

56顶毡房的烤全羊选用内蒙古锡林郭勒乌拉盖大草原180天纯天然日照散养的苏尼特羔羊,每只30斤左右。宰杀去毛和肚里的内脏后,加入葱姜八角辣椒等十余种佐料整体腌制一番,率先让它华丽转身。完后将其送至炭火烤炉中,用变幻的火焰进行锻造,羊肉的表皮渐渐变得紧实焦脆,肉的内里也开始冒出香气,就算完工。撕开一尝,调料的馥郁馨香全部进入肉味,烤制的功夫也都呈现于其中。金黄微褐的表皮上油光闪闪,扑鼻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面对如此的人间美味,不吃到肚子滚圆,怎么舍得离开呢?

【手把肉】

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食,就是用手把着吃肉之意。内蒙古人爱吃羊肉,不仅仅是因为羊多,也是因为羊肉温补,保暖,在冬季也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这恰恰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游牧生活的质量。

这道菜吃的就是羊肉本身的味道。将洗净的羊肉放进大锅,白水滚煮要足够40分钟,保证羊肉鲜嫩的肉质和原始的风味,佐以盐、韭花酱等简单的调料食用。羊肉只要是品质足够好,味道一点儿都不会腻,奶香奶香的。

【科尔沁焖牛排】

科尔沁草原盛产优质牧草和新鲜水源,这里出产的科尔沁牛排口感更加鲜嫩多汁。而且在养殖过程中,牛只们得到了充足的运动和自由,这使得肉质更加鲜美。其肥瘦相间、肉质细腻,稍加辣椒酱、蕃茄酱、葱姜、香菜和麻椒等调料直接入锅,大火翻炒之后小火慢炖,口感最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味牛肉干】

原味牛肉干是锡盟特产,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牧民有世代晾晒牛肉干的生活习惯。56顶毡房的原味牛肉干选用的是大草原优质无污染的新鲜牛肉,结合蒙古传统手工与现代先进工艺制作而成。这道肉品经过长时间的低温风干后,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廷养生黄牛肉】

这是56顶毡房的一道特色菜品,选用原生态食材,吃的就是一个鲜字。与水牛相比,黄牛肉尤为香而滑嫩,在牛骨汤里加上胡萝卜、白萝卜、木耳和枸杞一同熬制,喝上一口养生汤,吃上一口嫩嫩的黄牛肉,连神仙都要下凡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盟烩酸菜】

巴盟全称是巴彦淖尔盟,位于美丽的河套平原。巴盟烩酸菜是蒙西一道深受欢迎的家常菜,排骨肥而不腻,酸菜酸香爽口,绵软的土豆,滑溜的粉条,汤少而不干硬,配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啃着排骨,大口吃菜、吃肉、吃饭,大碗喝酒,绝对是件幸福的事。在西部地区冬天干燥寒冷,巴盟烩菜的汤汁浓郁饱满,食材吸足了调料,所以又香又下饭。据说走南闯北的人路过此地,吃过此菜,都是印象深刻。按照内蒙当地的习惯,吃到还剩碗底烩酸菜的时候,要在碗里加刚烧开的滚水,喝一碗酸香可口、飘着油花的酸菜汤,心满意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陶高奶茶】

作家汪曾祺曾在他的一篇散文中写道:“每进一个蒙古包,主人首先端上来的,便是一碗奶茶。蒙古人一天也离不开奶茶,很多人早起不吃东西,喝两碗奶茶就去放羊,奶茶既是蒙古人的日常饮品,也是他们的早餐。它可以确保蒙古人在寒冷的草原上,保有旺盛的精力和活力。”所以,来了56顶毡房一定要点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雕有好看花纹的大铜锅摆上餐桌,先在锅底放上酥油+炒米+奶豆腐炒一下,食材经过高温的炒制,浓浓的香气闻道便觉得安心和快乐。然后倒入早就熬好的奶茶,再倒入牛肉干、奶豆腐、奶酪等食材。倒入的奶茶可不是普通的奶茶,而是经过七道工艺精心熬制而成的。奶茶对于蒙古族来说,不止是一种饮品,更是能提供充足热量的“硬菜”。草原上不产大米,糜子就是蒙古族主要的粮食来源,糜子经过特殊的工序炒制之后,就是炒米。炒米有淡淡的焦香味,泡在奶茶里会变软,一起喝下口感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盟酿皮】

巴盟酿皮是内蒙古的特色小吃,民间叫作“酿(音:让)皮”,特别是巴盟酿皮很有风格,值得品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羊肉烧麦】

羊肉烧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食,与其他地区的烧麦有很大区别,正宗口味是纯羊肉馅,不像饺子馅种类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56顶毡房,除了正宗的蒙族美食佳肴,这里还有粤菜、湘菜等地方菜系的菜品可供选择,酸金汤龙虾、青芥奇妙虾都是客人常点的美味佳肴。

在56顶毡房,不论你是哪里人,都能在这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许久未见的朋友在这里随时可以尽兴相拥。你会发现:蒙族美食文化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你无需远行,在北京就能感受那份纯粹而淳朴的草原风情。

五十六顶毡房

北京店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大街通惠河畔1065号

☎️ 010-5391 2655/5391 3955

维力斯店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摩尔城对面

☎️ 0471-3599 988

阿尔泰店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兴安北路康复路向东400米

☎️ 0471-6669 899/6669 900

文:王二媛

图:张洋

版:小维

封面及banner设计:佩琪

Aimi Wang 182 1073 1565

Gia Wang 138 1114 85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去地坛公园看“海”了!快来这5处湿地公园拥抱夏天|City

这5家北京超小众博物馆,都去过算我输!丨City

听我说,是卤味,不是鲁味丨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