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和做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年,深知孩子“沉迷手机”是家庭教育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可以说各个年龄段都有相当多的人沉迷手机,而青少年占的比例最大。孩子“沉迷手机”绝非个例,这也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今天我就在这里作个总结式的回答,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和家庭教育

1.约法三章,惩罚有温度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绪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手机使用规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制定的规则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TA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转移注意力,培养新兴趣

当孩子缠着家长想玩手机,或孩子沉迷手机时,家长可以用其它东西转移孩子注意力,和孩子共同寻找新的兴趣爱好,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对手机失去兴趣。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玩耍,亲子共读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3.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手机的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骂、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从此,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变得“不可理喻”。

不妨多看见孩子的长处,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TA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最重要的步骤。

4.以身作则,坚持优质陪伴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规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不妨可以试试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

家长态度要坚定。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