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0日,以“智慧、互联、绿色、人文”为主题的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在香港浸会大学成功举行,来自香港政府特首政策组、科技资讯局、港澳和内地知名高校公共政策学界、研究院、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科技企业、媒体智库等城市管理和数字化专家,围绕大湾区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建设“数字湾区”,探索智慧城市领域政企合作新机遇,通过集结产学研各方经验和力量,助力大湾区未来数智化城市建设,一起拥抱科技、互联、绿色与人文的现代城市治理与发展机遇。

在全球市场迈入数智化转型的全新时代,智慧城市管理正在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成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5月10日,以“智慧、互联、绿色、人文”为主题的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在香港浸会大学隆重举行,来自香港政府、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产业协会、各地企业、媒体智库等城市管理和数字化专家,围绕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建设“数字湾区”,探索智慧城市领域政企合作新机遇,一起拥抱科技、互联、绿色与人文的现代城市治理与发展机遇。

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由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香港物联网商会、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电子纸产业联盟、四分仪智库联合主办,通过集结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力量,助力大湾区未来数智化城市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博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讯科技副总监黄敬文先生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空间数据办事处总监陈宇俊应邀出席。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电子纸产业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等产业组织,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分仪智库、和君品牌中心等媒体智库、咨询和研究机构,沃尔玛(中国)、飞利浦(中国)、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先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麦斯杰网络有限公司、江西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运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呈现多个主题互动探讨环节,以主旨演讲、座谈会、专题分享、圆桌论坛等方式,全方位研究和展望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管理、发展机遇、难点挑战和产业界数字化实战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李亦然博士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人,对学界和产业界的各领域专家表示热烈欢迎。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他强调,智能技术不仅是创新的驱动力,也在培养人文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探讨大湾区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特别是在数据治理、政府开放数据和产业融合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论坛研讨内容涵盖从跨境数据治理、物联网应用建设到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从智慧城市的公共政策管理升级到深港澳城市群合作等多个领域,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探讨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实施的平台。

01产学研结合,探索智慧城市发展新机遇

“产学研”结合,是此次论坛活动的最大亮点,港府官员、高校学者、产业协会、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以不同视角解读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将城市场景管理研究和数字化实践经验进一步打通。

清华大学政治系孟天广教授发表《数据要素治理驱动数字化发展战略》主旨演讲,探讨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当前和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促进数据流通的有效治理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系吴逊教授发表《政府开放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香港的实践》主旨演讲,从研究视角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利用和治理的重要性。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他提出了未来方向,包括提高市民对开放数据利用的认识和能力,以及通过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Alistair Cole教授发表《智慧城市发展的国际认知和本地自豪感:国际视角下的香港案例》特邀演讲,探讨了香港作为智慧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其对本地居民自豪感的影响。Cole教授指出,教育水平和年龄是影响居民对智慧城市国际排名认知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亦然博士发表《敏捷治理与人工智能:深圳的实践》特邀演讲,以案例分析视角,分析深圳市在敏捷治理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实践,分享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她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地方治理中的应用如何促进政府服务的改进、跨部门合作的加强及响应速度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术界人士纷纷表示,开放、创新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政策去链接全球科技、人才力量,抓住数字时代机遇。同时,产业界人士以产业发展、行业变迁视角,讲述其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深入观察。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杨伟奇发表《Al+物联网赋能智慧城市,探索政企合作机遇》主旨演讲,分享了AI+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现状,呼吁用“AI+物联网”赋能城市建设。他特别提到了深港跨境科技合作的新机遇,强调两地在技术、资金和政策方面的互补优势,展望了未来务实的深港产业合作方向与具体的合作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纸产业联盟秘书长左强发表《绿色科技助力智慧城市,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主旨演讲,生动讲述电子纸在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城市绿色发展带来的贡献。电子纸的低碳属性和持久性使其成为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电子纸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物联网商会会长庄毅坚分享《香港数字化的文创产业机遇》,将科技和国学进行深入结合,探索香港数字化过程中的文创产业机遇,提出了创新的思维模式来链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他认为,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这些传统文化资产的现代潜力,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论坛活动中,企业界代表则是以更落地的实践、更具体的案例,分别从数智化、AIOT、人工智能、电子纸等科技成果实践案例,展示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尝试和贡献。

深圳市麦斯杰网络有限公司CEO张雪林发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题演讲,他提到,随着中国政府推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以及相继发布的多项能源政策,整个行业正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市先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甘泉发表《AIOT引领快递物流创新革命》专题演讲,突出了AI与物联网(AIOT)在现代快递物流领域中的革命性作用,如智能判断进出库状态和提高读取精确度,展示了技术在提升行业效率方面的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赖时伍讲述《智慧口岸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与实践》,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智慧口岸中的应用与实践,他介绍了公司如何利用先进的AI技术持续推动口岸智能化转型,实现了海关、边检、交通与城市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利浦商用显示全球产品总监中国区熊欣分享《电子纸低碳物联网数字化标牌解决方案》,介绍了公司在电子纸低碳物联网数字化标牌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他强调,电子纸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医疗领域,其低碳节能的特性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包括公共交通和零售等,都能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夏智君展示《电子纸公交站牌助力智慧城市绿色碳中和》,介绍了公司利用电子纸技术开发的低碳公交站牌系统,不仅能显著降低能耗,还能减少碳排放,为城市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集运载科技有限公司新业务部副总经理戚训硕分享《数字化城市智慧绿色供应链建设探索与实践》,展示了公司在智慧绿色供应链建设的创新实践。戚训硕详细介绍了公司通过循环载具替代一次性包装,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多种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深度探讨了大湾区智慧城市的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径,旨在为政策界、学术界、产业界联合搭台,促进不同合作方交换视角,探索深港跨境共建与政企合作机遇,汇聚了更多理论创新思考和落地实践案例。

02拥抱数智化,抓住数字时代新机遇

“促进大湾区城市群拥抱数智化时代”,是此次论坛活动探讨的核心主题。香港政府、专家教授、企业代表积极参与讨论,踊跃提出各方意见建议,论坛特别推出《技术创新、案例分享、场景落地一一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落地》专题演讲,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工具、新趋势、新路径。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空间数据办事处总监陈宇俊分享了香港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成果,他在《公共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用空间数据绘制我们的未来》的主题分享中,介绍了空间数据的重要性和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推动香港向智慧城市的转型。陈宇俊总监强调,通过集中的空间数据平台,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从而提升数字经济创新技术,并改善社区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博士的主持下,围绕“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与挑战”,孟天广教授、吴逊教授、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副会长、 厦门星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渊瑞,左强先生、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孙明俊女士,从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各自观点,认为香港在智慧城市和科技产业的建设上可以步子更大一点,投入更多一点,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心态,抓住数字时代机遇,以科技带动城市发展,未来成为科技化的新一代金融和贸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绕“政策协同、产业创新:共创大湾区智慧城市新商业”,Alistair Cole教授、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建筑系博士候选人黎明浚先生、澳门大学政府与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杨鸣宇博士、沃尔玛政府事务高级总监张腾、李亦然博士等高校、商界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分别提出了各自对大湾区智慧城市新商业建设的观察,探讨了大湾区智慧城市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潜在影响,以及政府与企业如何通过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一致认为应积极学习全球先进经验,加强大湾区政策协同和产业创新,将政策、产业更紧密结合,赋能商业发展和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与会专家分析了当前政策环境下的产业机遇和挑战,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政策和产业合作,促进新商业模式的构建。讨论中,黎明浚先生强调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杨鸣宇博士提出了在公共政策实施中,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以提升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效率;张腾先生分享了沃尔玛在全球智慧城市项目中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创新;李亦然博士则讨论了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融入技术创新,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四分仪智库创始人主编孙迩溪女士的主持下,论坛活动以更人文的视角探讨了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机遇和难点,Prof.Alstair Cole,智谷先和董事长、和君集团高级合伙人贾晓轩,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陈硕,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陈婷分别就“智慧城市群身份共融:探索大湾区人文、绿色和互信未来”交换了各自观点,讨论主要围绕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软性因素”,例如文化互信、社群关怀、科技观念等展开,深度探讨了大湾区转型时代的深圳与香港城市品牌更新和城市身份转变,为建立城市信任、媒体沟通和社群融合提供了务实建议与更多元的建设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专家讨论了智慧城市转型的各项软性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到大湾区商业一体化进程,并探索了它们在各城市特色发展和城市群集群化发展中的作用。此外,讨论也触及了如何通过增强城市社群交流和互信、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环保观念,突出香港对未来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特色价值,来进一步加强这些软性因素和产业创新的积极作用,为未来的大湾区市场互通互联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与预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城市转型中面临的身份转换、品牌重塑、各方互信等问题,需要政府、市民具备更多元化、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也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身份共融,从而打造大湾区人文、绿色和互信的智慧城市环境。

为了更长期、深入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力量,论坛举办过程中,围绕“大湾区如何拥抱数智化时代”特别设置了《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主题白皮书》启动仪式,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李亦然助理教授团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香港物联网商会、电子纸产业联盟、四分仪智库联合推出论坛主题白皮书,旨在将香港政府、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产业协会、各地企业、媒体智库等城市管理和数字化专家的智慧进行长期沉淀和课题发布,更深度、更广泛探讨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探索政企合作新机遇,为大湾区相关产业政策的决策与更新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论坛上,政府、学术界、产业界、企业人士、媒体智库等充分交流,积极讨论,展示自身实力,分享经验成果,彰显了大湾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潜力,促进了各方之间的合作共赢。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李亦然助理教授团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香港物联网商会、电子纸产业联盟、四分仪智库等论坛组织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和后续常态化的沟通平台,联合各方力量,为深港科技产业与城市场景的互动互联持续提供支持,为数字湾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