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数据显示,当月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向好,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部分指标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新动能保持较快成长,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4月以来,经济运行大体平稳,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指标改善,消费、基建、房地产等指标回落,结构继续呈现出生产快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特征。4月底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存量房“收储”等政策出台,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有望得到巩固。

展望下一阶段,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并对相关产业链和就业形成提振,政策有望在扩大需求方面发挥效应。叠加去年二季度基数偏低,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5.5%以上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5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后,未来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都有空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会显著加码。

工业生产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9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东吴证券宏观经济团队指出,若剔除掉情况特殊的2020年,今年4月环比增速为0.97%的工业增加值为历史同期最快。科技和出口两个因素促使4月工业生产再提速。

科技方面,4月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依旧领先于整体。透过细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表现来看,依旧是与科技挂钩的行业生产情况“占上风”,包括汽车、计算机电子、通用设备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表现都更好一些。出口方面,4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从3月的1.4%跃升至4月的7.3%,形成了工业生产加速的另一有力支撑。

王青表示,除去年同期实际基数走低外,4月工业生产增长势头强劲还受到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外需回暖对国内制造业生产形成较强拉动,抵消了内需偏弱对生产端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今年4月实际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增加2天,对工业生产同比数据影响较大。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3401亿元,同比增长4.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3913亿元,同比增长0.3%。从环比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03%。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指出,下一阶段,为了确保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巩固当前经济稳步复苏的态势,需要进一步带动内需回暖并企稳,政策需从保障就业、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加大各级民企纾困和继续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等方面落到实处。展望5月,随着基建项目建设不断形成实物工作量,工业生产仍能保持加快增长。资金、项目和利好政策带动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发挥稳投资作用。

市场销售保持增长,服务消费增势良好

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9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2196亿元,增长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26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41396亿元,增长4.3%。

温彬指出,从消费能力角度看,4月以来就业状况继续改善,有望为消费回暖提供基础。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上月的5.2%回落至5.0%,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则由上月的5.0%回落至4.5%。

王青预计,随着以旧换新政策铺开,消费者观望情绪转淡,5月社零同比增速有望反弹至3.0%附近。往后看,影响社零增速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楼市何时企稳回暖,从而消除资产缩水效应对居民消费心理的影响。另外,1-4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为8.4%,虽仍明显快于以商品零售额为主的社零增速,但随着基数回升,服务零售额增速正在不断放缓。我们判断,在消费信心偏弱背景下,服务消费持续高增或缺乏动力,后续消费补贴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至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领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