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月球的一举一动都与地球息息相关。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更是不乏给月宫增添了各种想象。

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开启阿波罗登月,人类探索宇宙的速度就如同按下了快进键。可是,这原本象征人类登月的一大步,却三番两次地被社会各界质疑。

那么,让老美傲视群雄的首次登月到底是真是假?我国此次月背采样返回,又暗藏哪些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我国的新任务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探月工程始终在坚定不移地前进。国家航天局在嫦娥五号完成“绕、落、回”之后,这探月第三期工程也正式收官。带着多项研究任务,我国科学家们也正紧锣密鼓地预备未来的载人登月计划。

在5月3日下午,肩负月背采返重任的嫦娥六号就搭档长征五号遥八,一起朝地月转移轨道进发。经过五天的精确近月制动,嫦娥六号已然成功进入月球轨道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将飞抵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揭开复杂月背的古老神秘面纱。由于南极-艾特肯盆地拥有极为特殊的形成过程,这次的采样返回任务难度自然不言而喻。

想要高度精准且安全地着陆在此区域,科研团队也对轨道控制和整体设计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及优化。而在我们满怀期待时,美国曾经的登月又一次我方“未探测到阿波罗区域”推向风口浪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引发争议的核心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老美登月的始末

要说老美登月,那就得追溯到上世纪的美苏冷战“太空竞赛”。1957年10月4日,苏联首次将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送入太空。

此后,美国也不甘示弱,极力地推进卫星发射与载人航天领域的研究进程。其中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实在令人咋舌。

当苏联又于1959年发射月球探测器之后,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也在1961年5月宣布,将正式载人登月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放出豪言的确与苏联大搞竞赛密不可分。但如若能一举登月,那也不失为人类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几年的筹备与等待,来自美国的三位航天员,终于在1969年7月搭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当阿姆斯特朗本人踏上月球表面,全世界都沸腾了。

可就在大家都为人类首次踏上月球兴奋时,世界各地的一些学者却纷纷表示美国登月存疑!一直到本世纪,各种围绕美国登月的争议都从未停息。阿波罗登月计划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晃一枪?

三、阿波罗登月成骗局?

之所以老美首次登月众说纷纭,都是因为他们发现,美国航天员登月后插下的国旗,居然还能在太空环境中正常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就连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登月照片和三位宇航员的出舱登月对话录音的真实性,也遭到了层层质疑。

对于NASA给出的照片和视频,有人发现其中拍摄的光源角度和阴影方向都有很大出入。在同一张照片中,甚至出现了多个光源和宇航员头盔反射里未见其影子的表现。

大家还在登月视频记录中发现,阿波罗11号宇航员抵达月球表面并插下美国国旗后,国旗却出现了随风摆动的样子。

众所周知,太空整体都是属于真空状态,月球也没有大气层。所以这里没有空气,更不会有国旗随风摆动的形态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工智能逐渐成熟之际,更有相关学者用AI技术重新评估了美国首次登月照片与视频。同时,他们也从照片细节里发现了其他存疑之处。

到了2020年12月,我国的嫦娥五号也成功登陆月球并展示了国旗。在各方见证下,中国国旗未出现随风飘动的模样。加之此次嫦娥六号科研团队总负责人的发言,大家则再次引发对美国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

四、美方的自证

看到舆论导向扭转,美国急于抛出各种证据来为自己的成功登月佐证。首先,美国将载人登月带回的月球样本公之于众。

同时,他们号召多国科研人员一同对这些月球样本进行化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批月球样本的确非地球上能产生的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声称部分登月资料遗失之后,美国宇航局再次发出了随探测器录制保存的完整登月视频。

在大家的逐帧分析下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宇航员将国旗插在月球表面这一举动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过了细微的体位调整,才让美国国旗最终呈现平面垂直的方向分布。

对于视频中所见国旗有摆动的现象,这或许跟美国国旗当时的材料制作与人类肉眼观测产生的视觉差有关系。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旗的制作材料是尼龙。这种质地经过折叠携带再取出,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折痕与褶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动态视频和静态的照片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有些皱褶会让人出现肉眼辨认的错觉,进而认为国旗本身在摆动。

五、未来的登月

通过他们一系列的自证和大量月壤样本与科学数据可以证明,美国阿波罗11号的首次登月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自1969年到1972年底期间,美国宇航局先后进行了六次载人登月任务。毋庸置疑的是,耗资255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人类后续的迈向太空、航天科技、生物等多领域研究提供了重大方向。

虽然某些地方仍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疑点,但这并不影响我方及全世界继续探索月球奥秘的热情与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作为世界航天领域从零奋斗的一份子,能在短短几十年后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取得载人航天重大成果的国家实属不易。

结语

对于宏伟的中国探月工程,我们的科学家已经完成了前三期无人探测阶段。此次“嫦六”问月,按原计划来回需要53天。

毕竟在正式登陆月球背面之前,它还要执行一系列的调教、中继星测试任务。不同于以往的登月进程,嫦娥六号这次会用20天左右执行多次变轨,最终以高度精准的角度落月。

不管外界纷纷扰扰,我们还是应该期待嫦六顺利推进和返回的好消息。我们跨越的这一步,也将是未来载人登月的基石。希望如科学家所预测,未来月球村的建立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嫦娥六号如何带回世界首份月背“土特产”》中国航天报
《阿波罗登月》马特•菲奇
《阿波罗登月发射倒计时》Jonathan H•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