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吖,我是C妈~

女儿经常吐槽,白天在学校无聊得要命,课间只能待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允许随意走动。中午吃过饭后必须回教室,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要么看书学习,不能嬉戏打闹。

总之,不管是课间10分钟,还是放学后,都不允许出教室,更别说去操场上自由活动了。只有上厕所和上体育课才能出教室,而且结束后也得马上回教室,不能在走廊逗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家长吐槽

我以为闺女学校的管理制度就是这样,结果发现现在的学校氛围基本都是这样,网上也经常刷到家长吐槽学校“静悄悄的课间十分钟”,就连官网都发文披露了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

能正常吗?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一整天只能在教室里待着,甚至只能在自己的座位范围内活动,不允许随意走动。谁违反就要写检讨,这是上学还是蹲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网发文披露

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不由怀念起8090后的童年时光来,尤其是课间十分钟和放学后的放飞,这些也被来自日本的摄影师秋山亮二定格在一本摄影集《你好,小朋友》里。

01 8090后的童年是这样的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家家户户都没有那么富裕。父母忙着挣钱养家糊口,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自己上学,放学了自己回家,学得好不好无所谓,主打一个穷开心。

  • ①吃

那时候,没有什么大商场大超市,最开心的就是能跟随父母到集市上逛一圈,遇见街边吆喝卖糖葫芦的,一定会缠着爸妈买一串,舍不得大口大口吃,都是慢慢舔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边爆米花摊前,总是围着一圈小孩子,到开锅的时候,老板不忘记大声吆喝一句:“捂上耳朵!”然后糖汁流了满手,十里开外都能闻到浓浓的伴着甜味的玉米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随处可见的糖果和瓜子,我们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它们的影子。大鱼大肉也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有可能在餐桌上看到,能吃上几块肉都能开心一整天。

  • ②喝

那时候的夏天灿烂又漫长,没有空调和冰箱,却几乎感受不到炎热和倦怠。只记得午后的蝉鸣,小朋友的嬉笑,池塘边的蛙声,还有那摇摆起来“吱吱”的风扇,以及奶奶的蒲扇。

骑着28大杠自行车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大叔,老远都能听到他嘹亮的叫卖声:卖冰棍喽,两毛一根。一根几毛钱的冰棍,就足以换来一整天的好心情,夏天原来也可以很“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很慢,阳光很温柔,一口五毛钱的橘子汽水猛灌下去,然后静静等待气泡冒上来的那一声“额~”再配上一首罗大佑的《童年》,交汇成为了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夏天的交响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③玩

那时候,没有铺天盖地的游乐场,也没有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放学后,只要有小伙伴,一个简单的老鹰捉小鸡,也能玩得不想回家,最后都是父母拿着棍子寻来揪着耳朵拖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间虽然只有十分钟,但是能干好多事。女孩子们在教室门口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男孩子们要么在掰手腕,要么玩弹珠。铃声一响,所有人都手忙脚乱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们不会拖堂,也不会刻意去关注孩子们的动态,学校也没有许许多多的护栏,磕了碰了自己偷偷遮盖起来,被老师批评了生怕被父母知道,不然回家肯定又是一顿“竹笋炒肉”。

  • ④乐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各种活动演出,孩子们个个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华丽的礼服,在舞台上展示着美妙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我们只有一个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都画上夸张的红脸蛋,眉心再点上一个红点,女孩子碎花裙子,男孩子短裤配白衬衣,节目就一个样式:唱红歌。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服装,但所有人都认真地表演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学校组织出去游玩,一个班的学生挤在一辆大巴车里,虽然去的大都是革命根据地,但大家一路上一样叽叽喳喳地说笑着,老师好像也变得和蔼可亲了。

  • ⑤学

那时候,早上天还没亮,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开启了晨读;晚上,太阳还没下山,安安静静地上晚自习。教室里、操场上、栏杆边,都留下了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和朗朗读书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拉上大椅子小板凳在墙边写作业。周末寒暑假,没有上不完的补习班,也没有写不完的作业。父母在地里干活都没有回来,哪里会因为辅导作业而被气到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90后的童年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真的很无忧无虑。如今的日子好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多彩,但是大街小巷、校园里再也寻不到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听不到欢声笑语了。

02 现在的孩子为何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心理问题,出现抑郁倾向

很多家长疑惑,过去的孩子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也贫瘠,老师批评、父母打骂都是家常便饭 ,但是却很少出现心理问题,为何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心理问题还频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答案就藏在8090后的童年照里,通过对比8090后和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就可以发现一些可能导致现在孩子心理问题增加的原因:

首先,生长空间被压缩。过去家庭孩子数量较多,父母难以面面俱到,孩子们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提高,孩子的自由和独立空间相对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缺乏真实的互动和嬉戏。以前的孩子们在户外玩耍,与小伙伴们进行各种游戏,互动和嬉戏是最纯粹的;

现在的孩子更多地沉迷于电子设备,缺少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就连课间十分钟都只能坐在教室里,不能随便说话打闹,个别老师爱压堂导致孩子们连上厕所都得跑着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学习压力增大。如今的教育竞争激烈,孩子们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可能导致情绪紧张和焦虑。

过去的孩子,不但有体育课,还有劳动课。现在,体育课随便一个原因就可以被取消,孩子们但凡有点怨言就会被班主任赶到教室外罚站反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过度保护。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度保护了,总担心他们受到伤害,这就可能使孩子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课间十分钟静悄悄”现象也正是因为个别家长的过度保护而出现的,孩子在学校稍微磕了碰了就到学校无理取闹,导致学校只好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保护起来,从根源上杜绝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C妈寄语

现在的孩子几乎被24小时监控起来,旺盛的精力无处宣泄,很容易身心俱疲,能不出现心理问题吗?

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减少心理问题,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有更多机会独立探索和发展。

此外,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真实的互动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运动。

最后,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适当让孩子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更需要强壮的身体,良好的心态以及健全的人格。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