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萝卜刀的热度还没完全消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又掀起了一场名为“烟卡”的网红游戏,

再次火遍了全国各地的中小学。

“烟”和“小学生”,

这两个词汇交集在一起,

确实值得引发大家的关注。

“烟卡”到底是什么,为何在中小学生当中如此流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孩子们把各种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此外,中小学生们们还会根据香烟价格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一些孩子已经熟知香烟的“档次”和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烟卡”相关词,出现“精品卡”“稀有卡”“绝版”等字样,有5张起卖的,也有10张起卖的,还有100张、500张套装的,价格从几元到100元不等,最高月销量2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记者走访了许昌市部分学校附近,发现确实也有孩子在玩“烟卡”。一些小学生表示,在学校附近的商店里就能买到烟卡,“烟卡”也分等级,价格越贵的香烟所对应的“烟卡”也越“高级”,在玩“烟卡”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认识了许多不同品牌的香烟,而各种香烟所对应的价格,学生也非常了解。

没想到小小的烟卡

竟然在中小学生当中如此流行,

不过烟卡的主要取材来源于香烟,

作为未成年人是要远离香烟的,

但是现在却因为烟卡的存在

拉近了香烟与未成年人的距离,

确实令人担忧。

玩烟卡游戏究竟对未成年人有哪些危害,

作为学校、家长及社会力量

又该注意哪些方面,

咱们接着往下看。

“烟卡”风靡学生圈!及时引导很重要,莫让孩子心中“种”下烟“草”

其实,所谓“烟卡”游戏并不是新鲜玩意儿,80、90后的朋友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游戏。有的是“拍纸牌”,有的是“拍卡片”,玩法基本类似,但是“香烟”与“青少年”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事物却因为烟卡联系到了一起,确实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烟卡”游戏的“烟”是关键。我国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而烟卡游戏的关键是烟盒以及烟的种类、价格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从禁烟的角度来说,“烟卡”游戏是不应该提倡和鼓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昌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赫攀攀表示,烟卡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孩子过早接触烟卡的话,对香烟的品牌包括价格在孩子心中会形成一个观念,会诱导孩子过早出现吸烟的风险。

孩子过早接触烟卡,相当于二手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

还有一些孩子为了寻找烟卡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 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不利的,如果出现翻垃圾桶或者是寻找香烟的话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会增加一些感染的风险。

不同品牌的烟卡会诱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赌博的成分在, 所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会造成危害。

赫主任提醒,作为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成长,在玩耍时尽量选择有益身体健康的游戏。

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一下孩子最近玩的游戏,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发现孩子在玩烟卡的话 ,我们作为家长可以用其他的游戏进行代替 。

第二我们作为学校看到孩子们玩烟卡的话要及时的制止和正向引导。

在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记者也采访到了部分小学生,他们对于烟卡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我觉得大家不要玩烟卡游戏, 一旦有些同学想获得稀有烟卡的话, 他们就会自己瞒着父母去文具店买买烟 ,不自觉地就会吸上烟了 。我认为大家可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 ,比如像魔方、答题之类的这种游戏, 我非常推荐大家玩的。

【学生】我的爸爸妈妈很早就给我说过了, 烟卡对我们学生身心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我也会积极主动的告诉身边的同学, 如果发现有同学玩烟卡的这种行动, 我也会去立即制止, 我的老师也经常告诉我们不要玩烟卡。

【学生】我妈妈告诉我, 烟卡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里面会有一些烟的残留物, 例如尼古丁等这对我们未成年人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所以玩烟卡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而且烟卡也会引发一些不良行为 ,比如有些同学为了获得更多烟卡, 甚至会盗窃、骗取等, 这也是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我觉得我们应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的家长会积极引导孩子远离烟卡,建议选择有益的游戏进行替代。作为学校方面,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向同学们讲述烟卡的危害,并积极引导孩子们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进行玩耍。同时学校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 王爽

我们还鼓励学生做游戏创新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有益身心健康的课间游戏, 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会玩的艺术实现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 我们学校还写手家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是家长的一封信形式, 寻求家长的理解支持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充实孩子的童年。

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许昌零距离原创作品,凡标注“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的,一律禁止转载;凡未标注禁止转载的,转载时需在正文开篇位置准确标注来源“许昌零距离”,并完整标注原作者、编辑人员信息,链接原文地址;引用内容不可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或误读;引用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不可进行剪裁、剪辑处理。如违反上述情况,一律按侵权处理。

来源:许昌零距离

编辑:张玉

审核:郝晓莺

监制:杜民

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