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1、咨询人:孩子妈妈

2、孩子年龄/性别:15岁男孩

3、指导老师:靖丽丽老师及其团队

4、情况介绍:

20 多天未上学,一说上学就发火;

孩子性格外向,心高气傲,自尊心强;

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父亲酗酒,脾气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为老师送来的锦旗

本篇文章为家长自述。

不久前,我刚和儿子爆发了一场冲突。

我当时正常下班回家后,一进门我就看见儿子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我跟他说了几句话都没有任何回应,一生气,我就上前抢走了儿子的手机。

儿子的情绪一瞬间爆发了,一把抢过手机跟我大吼:

“手机是我的,你没有权利管!”

“我是你妈,我怎么没有权利管!我跟你说你今天要是不给我把手机交出来,你就给我滚,别让我看见你!”

“我还不想看见你呢!”说完便气冲冲的回了自己的屋子。

就这样,我和孩子算是闹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瞬间的爆发,让我的思绪有了短暂的停滞,我无力的坐到沙发上,回想起孩子最近的这些变化。

原本儿子是一个很好的孩子,虽然成绩一直不尽人意,但是性格品性都是非常棒的,可是年前儿子突然说不想去学校了,让我向学校请了长假。

在家之后,刚开始还能按部就班的写作业、学习,但是慢慢地儿子开始玩手机,在家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变本加厉。

每天学习的任务越来越敷衍,玩手机的游戏越来越长,跟我们的沟通也越来越少。

后面年后新学期开学,但是儿子的状态仍然没有调整过来,还是选择不去上学,状态散漫,经常玩游戏,学习动力也越来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冲突爆发的这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了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因为游戏吗?

该怎样让孩子戒掉游戏,重新找回学习状态呢?

这次冲突爆发后,我和孩子的关系还能和好如初吗?

一瞬间脑海里蹦出了好多个问题, 我开始有点恐慌和害怕,毕竟近年来,青少年因为和父母冲突而出现极端行为的新闻太多了,我真怕这样继续下去,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我本想和老公商量一下孩子的问题,但是孩子爸爸和我的教育观念一直不同,还经常劝我少管孩子的事,这更增添了我的焦虑。

后来我开始尝试学习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心理咨询师靖丽丽老师。

经过老师专业的指导,我和儿子终于是和好了,儿子也回到学校继续上学了。

1

青春期突如其来的厌学

儿子从小就是非常乖巧的孩子。

出生时,我和老公的工作都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儿子,所以就把儿子送去了农村老家我妈那里。

7岁之前,儿子一直都跟着他姥姥生活。

7岁之后,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就把儿子从老家接到了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

无论是跟着姥姥在一起的7年,还是接来之后和我们生活的时间,儿子都是从来都没有让我们操过心。

学校的老师也经常夸儿子,说儿子情商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到了青春期,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儿子今年15岁,上初中二年级。

以前他温和听话,学习和生活上基本没让我担什么心。

但上了初中,儿子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脾气暴躁,一点就着。

有一次周末在家,我进他房间送水果,看到他在看手机,就叮嘱了一句:

“ 少看会儿手机,抓紧学习了。”

我自觉语气温和,也没有责怪的意思,但儿子情绪激烈,冲着我就来了:

我怎么没学习了!

我在这屋学一上午了你没看见吗?

就现在看一下手机,你就说我没学习?

看着他那副斗鸡一样的架势,我有心想质问他:“我叮嘱你学习不应该吗?你心里有鬼怎么的?”但是又怕吵起来,影响他的心情和学习,只好隐忍不发。

就这么忍着,憋着,我尽量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少说话,不跟青春期的混小子一般见识。

可儿子却不知收敛,很小的琐事也会引得他爆发,弄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相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晚饭时,我做了一桌儿子爱吃的菜,跟他商量中考前,要么参加几个辅导班,突击一下。

他说都行,你看着安排吧。

我说别啊,别我安排了,你不爱上,没达到效果,还浪费钱,一节课都是好几百,挺贵的。

儿子说,那就报英语和数学吧,其他的我自己看书写作业就行。

但是儿子的物理也比较一般,我建议:“儿子,要不再给你报个物理吧,听老师讲讲,巩固一下。”

儿子很不耐烦:“不报。”

我继续劝说:“妈妈是掏钱的,都不心疼钱,也是为了你好,你就再上个物理补习吧!要不,再不做这些菜给你吃了哈。”

儿子瞬间变脸,勃然大怒,把筷子往饭桌上狠狠一摔:“我不吃了!”

看到他这副态度,我也生气了:

你什么态度啊?我这不是跟你好商好量吗?

平时不跟你一般见识,是让着你,不是怕你,你发脾气还有瘾了!

有毛病!

话音未落,儿子就像变异了一样,朝着我大吼:

是你有病!你有病!

我让你随便,你非来问我!我都告诉你不报物理了!告诉你了你也不听,还在那唠叨!

你想要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弄,别再来问我了!烦得要死!

那段时间,儿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整天都是一脸的消极和不耐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情不好,必然影响学习状态,测试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差。

后来,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突然会跟我说:“我不想上学了,以后我都不会去学校了,你要么就帮我请假,要么就让学校算旷课。”

我听见后大吃一惊,着急的问他为什么。

而他却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不想上了,没意思。”

那天晚上,我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半个多小时,他却一点也不为所动,到最后,干脆直接拒绝沟通。

不去学校上学之后,最开始的一周,儿子还能自己在家自学。

可是慢慢地,儿子玩的时间越来越多,后来,干脆直接摆烂,每天不是在家玩手机,就是约着一些狐朋狗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

那段时间,我真的觉得他废了。

2

所有突然的变化都有迹可循

我不想看着儿子就这么颓废下去,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育知识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靖丽丽老师,经过靖丽丽老师的分析,我逐渐明白了儿子突然叛逆厌学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向老师说明孩子情况

过多的说教,没有情感支撑

从小到大,我对儿子的管教一直都是以说教为主,基本上很少打骂儿子。

每次我希望儿子去参加比赛或者补习班,我都会跟儿子说好多大道理,我一直把自己的教育方式概括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有一个儿子画了一幅画,开心地展示给我看,但我却认为这是不误正业,就对他说:

“ 你画这些有什么用啊,将来又不能靠这个吃饭。”

还有一次,儿子向我反映同桌一直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我没有安慰他,反而责备道:

“ 早就让你不要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现在知道错了吧!”

靖丽丽老师告诉我:“当我们抱着让孩子听话、顺从的目的去谈话,这不是沟通,而是说教。

时间一长,只会导致孩子厌烦叛逆,故意和父母唱反调。

父母跟青春期的孩子滔滔不绝讲大道理,是最没用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非常焦虑,迫切的想让孩子去上学

家庭里的一言堂

自从结婚之后,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是我在操心,虽然遇到事情之后,我会和家里人一起商量,但是我还是希望家里人能都听我的。

以前家里新房装修,我问儿子想把房间装修成什么样子。

但是他说完想法后,我觉得特别不满意,就一一否定,最终还是按照我的意愿装修。

出门买衣服、鞋子,我也会帮他选择我中意的款式。

靖丽丽老师告诉我:“这种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沟通的无力,会让孩子积攒很多不满。

到了青春期,自主意识迅速发展,与父母的矛盾、冲突越发剧烈。

从厌烦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到现在无话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指导家长正确与孩子沟通

父母观念不一,家庭环境差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老公的教育理念一直都不一样。

老公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要少操心孩子的事,让孩子自由成长。

而我虽然管的比较少,但是还是会不由得为孩子操心,给他报兴趣班、补习班,都习希望儿子能更加优秀。

就拿这次儿子厌学请假来说,老公还经常劝我不要管太多,说:“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算了,以后学门技术也饿不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帮助家长缓解焦虑

而且老公还喜欢喝酒,经常放假的时候出去喝酒。

有一次,我正在辅导儿子作业,就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说我老公喝醉了酒把出租车司机打了。

司机报了警,让我赶紧去派出所处理一下。

到了派出所后,司机非要走司法程序,我求了好久的情,才同意的私了。

回家后,当着儿子的面,我和老公大吵一架,他还借着酒劲摔了我一个杯子,我气得直接把他赶出了家门。

他这一走一个星期都没有回家。

靖丽丽老师告诉我:“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问题。

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和对学习的兴趣丧失。

孩子所表现出的大部分问题都跟家庭环境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过与老师的沟通,家长焦虑有所缓解

3

我慢慢改变,儿子越来越好

听完靖丽丽老师的分析,我才明白原来儿子已经默默的承受了这么多。

我决心要改变自己,让儿子能够更好地走过青春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向老师反馈改变后的状态

学会倾听

靖丽丽老师说:“作为父母要用心去听懂孩子‘抱怨、发脾气’背后的弦外之音。

青春期孩子,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焦虑精心包装后,去试探父母。

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背后,一定有他的焦虑。

只不过大多父母往往听不出孩子的焦虑,还会再泼一盆冷水。”

儿子严重叛逆前,也喜欢跟我诉苦,抱怨同学太厉害,自己比不过。

那时,我习惯性指责他:“为什么别人能行,你就不行?别给自己找理由。”

后来,我开始主动创造机会,关心他:“儿子你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一定要记得跟妈妈说。”

发现儿子爱动漫,就带着他去看最新的剧场版电影。

儿子慢慢感受到了理解,开始主动跟我分享。

渐渐地,儿子的愤怒和敌意消失了,面对我们,再也不会为了对抗而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愿意与家长沟通了

不再有“自以为是”的建议

靖丽丽老师说:“成年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指点欲望。

青春期的孩子,急于向全世界证明自己,任何不请自来的说教和建议,都会激起他们的愤怒和逆反心理。”

过去,我经常告诉儿子:这个事你不能做,你应该怎样做。

儿子毫不领情:你说不行就不行?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如果我继续唠叨,结果就是,跟儿子大吵一架。

我觉得他不知好歹,儿子则愤愤不平,认为我控制他。

现在,我不会自作主张地给儿子建议了。

这个过程确实很难,看到他在家玩手机,就忍不住想去教导教导他。

但我知道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实际上是一种不信任和指责。

但忍住了这种“指点”的欲望后,我发现儿子的自主能力其实很强。

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着一套自己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改变后的反馈

接纳孩子的情绪

靖丽丽老师说:“允许孩子有情绪,不评价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不让孩子有情绪是不可能的。

就像孩子渴了一样,不让孩子说渴,或者说孩子渴是不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经常因为上学的事情感到焦虑。

他既摆脱了不了逃避的心理,又为脱离正常轨道而感到恐惧。

我没有趁机提出:那你回去上学吧。

而是给他理解:“儿子,妈妈能感觉到你的压力和纠结,一想到上学就闹心,但是在家呆着又焦虑,是不是?”

这种支持和共情的态度,让儿子感到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情绪负担大大减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开始正常上学,状态越来越好

后来,我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改变自己教育方式。

逐渐地,儿子对于上学的焦虑情绪越来越弱。

经过两个月的改变,儿子主动向我提出要继续回学校上学,在送他回学校的那个上午,我看到儿子的眼里重新有了光。

经过这次,我更加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陪伴,需要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给老师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