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北京: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提升京津冀协同办案质效

首都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战略定位,2014年就已明确: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十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北京市检察机关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动提升京津冀协同办案质效,在加速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服务保障“美丽宜居的京津冀”、确保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方面,积极贡献检察力量。

以优质跨区划检察

服务护航“轨道上的京津冀”

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下称“四分院”)作为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试点检察院,2014年12月成立以来,始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同频共振。

“四分院的前身是北京市检察院铁路运输分院,业务上指导北京、天津、石家庄铁路运输检察院行使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天然的职能禀赋。”四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田向红说,“我们把服务保障‘平安铁路’作为政治责任,加大案件线索省际移送力度,带领三地铁路运输检察院依法办案、精准监督,筑牢旅客出行‘安全线’,以优质跨区划检察服务护航‘轨道上的京津冀’。”

“前些年铁路周边私搭乱建、树木遮挡问题严重威胁运行安全。”四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常国锋介绍,2020年11月,北京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消除铁路安全隐患 促进平安铁路建设”专项行动,四分院统筹三地铁路运输检察院开展专项监督。

2021年,铁路部门向四分院反映,京沪线天津段、马磁线邯郸段有8条燃气管线非法下穿铁路线路。“一旦燃气泄漏爆炸,既影响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易引发重大铁路安全事故。”四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志民说。一边要保障铁路运营的绝对安全,一边是百姓采暖的民生工程,如何兼顾考验着检察智慧。为此,王志民带队联合天津、石家庄铁路运输检察院,会同属地检察院、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与相关铁路站段、安监部门协调沟通,共商解决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的管道,燃气公司重新铺设;施工工艺较好的,铁路部门重新评估确保安全;使用范围小的,依法进行封堵。2022年底,8条燃气管线下穿铁路的安全隐患全部解除,有效保障了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

近年来,四分院与三地铁路运输检察院共同开展守护旅客“舌尖上的安全”等涉铁专项监督,立案办理涉铁公益诉讼案件94件,推动拆除铁路沿线违建10余万平方米,消除安全隐患150余处;办理涉铁刑事案件292件,带动三地铁路运输检察院加大对铁路公安机关的监督力度;第一时间介入春运突发事件,守护旅客人身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8月,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与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河北省张家口市检察院、河北省廊坊市检察院、山西省大同市检察院、山西省朔州市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检察院,共同签署永定河流域检察机关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备忘录,建立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四分院通过制定京津冀铁检机关检察一体化工作意见,推出充分履行跨行政区划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十条措施,积极构建京津冀数字检察一体化发展机制,从业务质效、数字检察、案件管理等方面,推动三地铁路运输检察院融入北京市大数据模型建用工作。其中,利用北京市检察机关建用的“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操作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与津、冀铁检机关共享信息2万余条,筛选犯罪嫌疑人线索79条,查获扣押假证10本;利用“非法倾倒建筑垃圾和非法采矿”大数据模型,发现河北张家口、大厂等地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线索,并移送当地检察机关;围绕永定河、大运河、大清河等跨京津冀流域流经区域市级检察机关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助推京津冀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创新区域协作联动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2024年4月23日,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数字未检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下称“三分院”)、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河北省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等共同签署京津冀部分地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协议,三地检察机关将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领域,探索“数字未检”工作模式,研发、应用一批未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赋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这样的交流,在三地检察机关早已成为常态。2023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向天津市宝坻区检察院、河北省唐山市检察院推广适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治理法律监督模型,并签署通宝唐(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宝坻区、河北省唐山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协议,围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同融共促提出11条措施。此前,通州区检察院曾与河北省广平县检察院、武安市检察院协作,对2名附条件不起诉对象进行异地帮教考察。通州区检察院建立的5家观护基地,已成为服务京津冀未检条线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异地考察协作的重要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检察官对附条件不起诉对象开展异地帮教考察。

针对校园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缺失和交通微循环设置不合理影响未成年人出行安全问题,三分院在2023年开展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并创建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治理法律监督模型”。

2023年5月,三分院通过该模型发现线索,并移送通州区检察院办理。“我们实地走访调查后,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督促政府部门形成联动整改、定期巡查、同步提升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通州区检察院“检·爱”未检团队成员马晓霞说。2023年以来,该院督促政府部门已改善29所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检察机关,通州区检察院围绕副中心建设大局,坚持以党建引领检察工作联动,在通武廊(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检察生态共同体联动、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协同发展模式。

2020年,通武廊三地检察机关召开“生态检察共同体”研讨会,并会签《通武廊三地生态检察共同体联动协作实施办法》;2021年,三地检察机关共商开展京杭大运河(通州武清廊坊段)综合治理暨公益保护专项监督。

大运河滋养着京津冀,京津冀也呵护着大运河。通州区检察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大运河保护相结合,采取“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协同化多元共治”模式,解决大运河环境保护的排污、取土、非法捕捞等问题,依法办理了社会影响较大的跨京津冀潮白河盗采河砂案,保障区域内纵向联络和三地间横向联动的深度融合。

研发数据模型协同护企

排查充换电设施安全隐患

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目前为3.5亿辆左右,充电环节的隐患是一大痛点。

“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比2022年上升17.4%。其中,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充电时。”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检察官赵雪莹用一组数据,将采访引入她和团队创建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事关居住安全和生活便捷,备受百姓关注。自2021年8月《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施行后,赵雪莹和团队成员有效监督整治了当地飞线充电和电动车上楼问题。2023年初,她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统计数据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身边的充换电设施的安全问题。

“刚刷到外卖员给电动车换电池时发生爆燃的视频,真让人担心。”“小区旁新建了充换电柜,装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符合规定吗?”“充换电很方便,但24小时不间断充电,总感觉它像一颗定时炸弹。”走访调查中,居民的担心让赵雪莹萌生了精准排查充换电柜安全隐患的念头。经过多方努力,怀柔区检察院成功研发“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检察官调查充换电设施。

在该模型的帮助下,赵雪莹和团队成员对辖区内充换电设施进行精准监督,对照行业标准逐一排查,发现充换电设施选址随意、安装不规范、没有配备消防设施等问题线索10余个,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件,制发检察建议8份,推动消除安全隐患32处。

该模型经北京市检察院推广后,北京市的万余台充换电设施受到关注,检察机关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0余件,督促整改问题设施百余处,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的消防隐患排查问题也进入检察官的视野。怀柔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李国超介绍,2023年7月,该院与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联手对辖区内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进行实地排查,并严格对照安全要求开展评估。

在此基础上,怀柔区检察院向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赤城县等地检察机关分享了发现线索和案件办理经验,并推广“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截至目前,赤城县检察院根据该模型发现线索3条,拟案件化办理;青县检察院依托该模型,已监督相关充换电企业为充换电设施配备灭火器,消除了安全隐患。

数字检察

促推攻克“两卡”犯罪打击治理难题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然而,在查办涉“两卡”(银行卡和手机卡)犯罪案件中,公安机关依据被害人报案时提供的信息,往往只能锁定直接出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的“卡农”。

“实践中,超九成‘两卡’犯罪案件,到案的都是‘卡农’,很少能抓获幕后‘卡头’。而且,犯罪嫌疑人往往避重就轻,对既往行为不予供述,使得漏人漏卡问题极为突出。”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检察官王志萌告诉记者,“两卡”犯罪案件跨区域作案特征明显,属地管辖侦办原则给关联案件带来一定困难。

为破解“两卡”犯罪打击治理难题,昌平区检察院建立了身份信息强制登记制度,随办案进度及时补充完善,办理新案件时先将该案人员信息与已登记信息进行碰撞比对,从而实现对关联案件的自动串并、提示、查询等功能。

“身份信息强制登记制度实行后,碰撞出了一批关联案件。”昌平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周鸣柳说,“我们将上下游相关人员的姓名、绰号、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办卡网点等信息进行填录,再通过后台信息智能碰撞比对,实现关联案件的自动串并、提示、查询,从而串联出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黑灰产业的全链条。”

“为巩固战果,我院进一步完善监督思路,研发出涉‘两卡’犯罪案件漏犯漏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王志萌说,在北京市检察院统一部署下,该模型不仅应用于北京市16个基层院,天津、河北、云南等多地检察机关也已适用。

然而,要确保跨省碰撞取得实效,对填入数据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北京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李慧说:“如果数据填入时不规范或不准确,后期将无法出现碰撞结果。”

为确保碰撞效果,2023年4月,北京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会同天津、河北检察机关对口部门,以视频形式开展数据规范填录培训。天津市9个区检察院、河北省3个市检察院和49个区县检察院的干警参加培训。培训会后短短一周时间,7000余条京津冀“两卡”数据集合完成,迅速进入到数据碰撞和案件落地的关键阶段。通过数据碰撞,发现三地可能存在关联的涉“两卡”犯罪线索70余条,其中涉北京的12件关联案件,目前均已落地成案;天津市检察院运用该模型发现了本市跨区关联案件2件。一场三地合力攻坚,全链条惩治“两卡”犯罪的跨省协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昌平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办案指挥中心负责人史焱介绍说,该模型正在进行技术升级,未来将在全国推广。升级后的模型,能够实现数据实时碰撞,有效提升办案质效。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