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一本原本默默无闻、完全无初始流量的书,是怎么火起来的呢?凭借好的内容,精准击中读者的情绪需要,在自媒体上靠着一个一个引发共鸣的读者分享,就能走出一条出圈之路。近日,有一本叫《抓落叶》的小说很好地诠释了这样的路线。在豆瓣上,近三千人给该书打出8.6的高分。小红书、抖音、B站等各个社交平台也在热议,有大量关于这本书的讨论。抖音头部的读书博主“小嘉啊”为这本书前后发了两条短视频,两次抖音点赞近30万,全平台带货超1万册,而且每次视频评论区都会引发大量读者的共鸣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落叶》

这样的效应还让出版方抓住时机,看到已经卖断货,及时推出最新版,还联动《抓落叶》作者远程进行视频回复中国读者提问,一桩读者与作者的完美互动。

提供情绪价值击中众读者

断货老书接连加印6次

《抓落叶》是美国作家汤米·巴特勒所写的一部科幻设定下的心理治愈小说,作者巧妙地用三个嵌套的故事结构诠释了生与死的循环往复,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实验。

小说主人公叫艾略特。他8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黑影一样的怪物,但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还觉得他是个喜欢撒谎的“怪胎”。这个世界不欢迎不一样的人,这是生活教给艾略特的第一课。于是他开始努力迎合别人的期待,不再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去理会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难过,也不再快乐。他用尽全力地活着,还是无法阻止世界下沉,因为人生的失控都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为了讨好哥哥故意输了比赛;听父母的话做稳定的会计工作;听上司的话给公司账目动手脚……从他放弃倾听自己的内心开始,人生就像落叶一样随波逐流,被生活推着走。

书中设置了过去、现在、未来三条故事线,巴特勒巧妙地用三条故事线交叉叙事的结构,诠释了生与死的人生哲思,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实验。书中有大量充满哲思的金句,直击心灵,确实戳中了大量读者的内心,在全网引发共鸣,因此有些读者评价它是“年度推荐小说”。

读者说被这本书看哭,有读者说这本书治好了自己多年的讨好型人格,有人从这本书中读出人生的意义。还有读者表示:快乐不应该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不快乐也没关系。

该书旧版于2020年上市,一度卖断货。果麦文化联合花山文艺出版社在2024年3月推出新版,在新版上市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这本断货老书接连加印6次,印量已经达到8.8万册。数据最好时在当当总榜上排名第9,而排名前十都是余华、史铁生这样的顶流作者。

作者特别录制视频致谢

希望大家都快乐

记者发现,关于该书作者汤米·巴特勒的相关介绍较少,就连图书网站详情页对他的介绍,也只有短短的两句话:汤姆·巴特勒,毕业于哈佛法学院,比起钻研繁复的法律条文,他更喜欢探索讲故事的方法。

考虑到中国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出版方也专程请作者汤米·巴勒特通过视频分享创作这本书的灵感和相关看法。

汤米·巴勒特感谢了中国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我非常感激,一想到我们相隔遥远,却能通过这些文字联系在一起,我就很感动,这太美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汤米·巴勒特视频回应中国读者

谈起这本书的灵感,他提到,这本书的起点是他在思考或者反复思考为什么人生如此艰难。即使它看起来不该如此艰难,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章节、科幻式的探索、来世和前生都诞生了,后来我意识到需要一个更接地气的故事作为作品的支柱,于是我开始挖掘自己心旁的‘整体’,而它通常表现为断裂的形式,于是艾略特·尚斯诞生了。”

对于中国读者关于快乐是否是人生意义话题的讨论,他回应称,快乐当然很重要,他希望自己一直快乐,他也希望其他人也能一直快乐。

但他坦承,自己常常不快乐,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常常不快乐,“所以我想在这本书中探讨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归结于我们的欲望本质,同时我也想探究生活是怎么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意义、价值和美感,即使它并不让人快乐。”

(果麦文化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