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2月,俄罗斯某医院的病房内,俄总统普京正紧握着一位九旬老人的手,眼含热泪。

老人已病入膏肓,时间所剩不多。他深深地凝视着普京,沉默良久后,他说出了自己最后的遗言:“俄罗斯应该走中国道路。”

老人究竟是何身份,能够得到普京如此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跌落高峰 物是人非

1967年,德里特米·亚佐夫从苏联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进修结束,刚毕业便出任贝加尔地区守备师上校师长。这个职务主抓军队,是部队里举足轻重的存在,因而亚佐夫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为了将苏军打造成坚不可摧的王牌,亚佐夫可谓“恩威并施”,付出了不少心血。

亚佐夫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之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过,让他来管理军队无疑是最合适的。每当面对那些新生的面孔,亚佐夫一向毫不留情,严格监督士兵们做好每一项训练。在他的管理下,苏联部队从制度到人员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还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军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里特米·亚佐夫

上天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有付出便有收获。短短十年的时间里,亚佐夫的仕途一路平步青云,先是在1976年被任命为苏联远东军区副司令,后又于1978年荣升上将。此外,他还担任过驻捷苏军中央团军群司令、中亚军区司令等职,其军事能力无人不心生叹服。

20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政坛的新一轮交替,新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主政,亚佐夫也将发展重心从军界转向政坛。他虽然无心从政,但却是实打实的“改革派”,提倡苏联为了强国,改革军队制度是势在必行的。这一点,在他1978年发表于《红星报》的文章里,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戈尔巴乔夫

在这篇以改革为主题的文章中,亚佐夫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下苏军弱于西方国家的根源之一便在于苏军指挥员培养体系的腐化。在他看来,军队建设不应墨守成规,要随着时代演变不断革新,主动迎合新兴的科技革命。只有这样,苏军才能迎来更长远的发展。

而亚佐夫的观点刚好和戈尔巴乔夫不谋而合,他所颁布的“加速政策”力主通过采取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形式和改革党政官僚机构等方式,对苏联进行彻底的大改造。两个同样对改革心怀热忱的人,就这样产生了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红场事变”后,亚佐夫被戈尔巴乔夫提拔为国防部长,开始对军队潜在问题进行集中改革。然而,功高必震主,随着1990年亚佐夫被授予元帅军衔,他和“伯乐”戈尔巴乔夫的关系也从合作走向破裂,这其中既有国内守旧派作祟,也有戈尔巴乔夫本人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确是支持改革的,但他的意志却总是举棋不定,时常在“投靠西方”和“拥抱东方”之间来回徘徊。而且从戈尔巴乔夫后期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不少也是倾向西方的。这不仅威胁到了苏联局势,也加剧了和各联盟国的矛盾,危机已在暗处悄然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军队的一把手,亚佐夫看着动荡的局面心急如焚,不止一次和戈尔巴乔夫产生分歧。以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撤军一事为例,原本国防部建议在四到五年内撤军,可戈尔巴乔夫却擅作主张的改为一年撤军。不仅影响到了国防部的声誉,后续撤军工作也大受阻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等亚佐夫从撤军问题上缓过神,戈尔巴乔夫又在背后给他“插了一刀”。1991年7月,戈尔巴乔夫和其他共和国谈判,计划于8月20日前签订新条约。这将彻底瓦解苏联政权,亚佐夫等一众高官闻讯大惊,决定先下手为强,可惜最终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佐夫怎么也想不到,“新领导人”亚纳耶夫竟是个会在发布会上紧张手抖的懦夫。更让他防不胜防的是,随着叶利钦发布“第59号令”,亚佐夫所领导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也成了众矢之的。一番纠结之下,心系民众的亚佐夫为避免伤亡, 最终选择主动将部队撤出莫斯科。

1991年8月21日下午,在戈尔巴乔夫办公室整整等待5小时后,亚佐夫终究迎来了他的结局——被解除国防部长的职务,并以“国事罪”的罪名锒铛入狱。1994年,俄罗斯国家杜马特赦亚佐夫出狱,此时呈现在70岁亚佐夫眼前的,早已是四分五裂的“前苏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利钦

短短三年的时间,亚佐夫却倍感物是人非,一切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曾经鼎盛一时的红色国度,如今却似烟雾般不复存在,成为了交口相传的历史。不可否认,苏联的陨落和戈尔巴乔夫脱不开干系,而多年后的亚佐夫,也曾如是坦言道:

“我们的国家很繁杂,民族很多,军队庞大,幅员辽阔。他(戈尔巴乔夫)没能力领导这样的国家,他们毁了这个国家。因为不仅是他,也包括了他的亲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事变迁仅在朝夕之间,亚佐夫望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中无限百感交集,脑海里倒映着他过去数十年的苏联记忆。苏联,那个从他17岁起就誓死守护的祖国,已成了过去的代名词。新时代的开启,不仅代表着苏联的落幕,也埋葬了亚佐夫的那段峥嵘岁月……

少年从军 峥嵘半生

德里特米·亚佐夫,1924年出生于俄罗斯鄂木斯克州的一户农家。11岁那年,亚佐夫的父亲病亡,使得穷困潦倒的家越发举步维艰。为了帮助母亲分担压力,亚佐夫选择辍学打工,若是赶上农忙,他则会留在家里帮母亲打谷割草,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然而,这原本平淡的一切随着一场战争的到来彻底改变了。1941年,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领土,一时间苏联各地民众深陷水火,哀嚎连天。彼时的亚佐夫刚满17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不甘任由侵略者压迫的他,决定奋起反抗。可是,亚佐夫该怎么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形势对苏联并不乐观,320万德军不分昼夜的对苏联境内发动狂轰滥炸。仅用三天时间,德军便炸毁了苏军3922架飞机,大量民众伤亡、遍地都是废墟残骸。值此生死存亡之际,领导人斯大林面向全国发动征兵,亚佐夫终于看到了希望。于是,他果断报了名。

亚佐夫的年龄其实并不符合参军要求,所以他故意多报了一岁,这才得以进入苏联红军。别看在483步兵团里,亚佐夫是年纪最小的“老幺”,在战场上的他却十分英勇,每次作战总会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这个敢打敢冲的“拼命三郎”,很快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亚佐夫跟随部队前往列宁格勒的沃尔霍夫地区对战德军。战斗上半场,苏军原本占据绝佳优势,怎料德军趁他们不备忽然发动反冲锋,一时间致使苏军受创严重。关键时刻,亚佐夫带领一个排的战士跳出堑壕击退敌人,最终成功守住了阵地。

这一战中亚佐夫立功甚伟,团长和战友们纷纷予以盛赞,他从此再也不是人人不服的“毛孩子”,而是战功卓著的“中尉同志”了。之后的二战战场上,亚佐夫依然浴血奋战,靠着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断进步。战后,已成营长的他被送入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进一步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苏两国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进入“蜜月期”,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逐渐频繁,互相派遣人才交流学习。作为其中一员的亚佐夫,也因此获得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对中国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亚佐夫是坚定站在发展中苏关系这一边的,毕竟两国都是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果能联手共同进步,将来必能成为抵御西方阵营的中流砥柱。然而,无论是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对这点都未能重视。直到叶利钦推选普京上台,中俄关系才迎来黄金期。

临终忠告 英雄陨落

实际上,亚佐夫原本是极不待见叶利钦的,毕竟此人暗中和一众俄罗斯寡头大搞“权钱交易”,上位的手段并算不上坦荡。若硬要说叶利钦做过什么好事,恐怕就是将自己的亲信普京扶持上位。也多亏了普京这位“政坛硬汉”,俄罗斯才能快速崛起,远离解体的阴霾。

作为苏联最后的元帅,普京对亚佐夫一直也尊敬有加。2014年,亚佐夫九十岁寿辰之际,普京就曾和国防部长绍伊古出席寿宴,授予了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和刻有亚佐夫名字的尖刀和手表。2020年2月,96岁的亚佐夫病危之际,普京亦曾亲临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佐夫深知当今世界局势的复杂性,也明白俄罗斯当下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他对普京提出建议,应当多关注经济发展,尽快解决经济领域的增长放缓问题,不要“重蹈覆辙”再走苏联的老路。同时,作为苏联首位访问中国的国防部长,亚佐夫也对普京发出了忠告:

“要多向中国学习,俄罗斯应该走中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

亚佐夫的人生见证了太多历史时刻,从苏联卫国战争到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再到苏联全面解体,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毫不为过。他为苏联奉献了大半生,临终之时仍心系国家前程,愿亚佐夫的荣光与世长存,也祝愿中俄两国永世交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