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我国自2020年起便正式启动了旧改工作。旧改,顾名思义,是指在避免大规模拆除与重建的前提下,对老旧小区进行必要的修缮与改造,旨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面貌。

然而,在旧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棚改拆迁并未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是其规模相较以往已显著缩减。据资料显示,2022年棚改开工数量分别为134万套与159万套,表明仍有部分房屋需要按照棚改的方式进行拆迁与重建。

在棚改拆迁中,主要有两大类房屋被纳入拆迁范围:一是危房简屋,这类房屋因年久失修或结构老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尽快拆除重建;二是位于市政规划用地上的房屋,这类房屋因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必须拆除以配合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旧改过程中,许多居民却表达了对旧改方式的不满,他们更倾向于实行“原拆原建”的改造方式,所谓原拆原建,即先将老房子内的居民迁出,并安排他们在外租房过渡,同时给予一定的地方补贴。

随后,由当地在原址上建设新的楼房,待楼房建成后,原居民再按照之前居住的面积搬回新房子,若居民对原居住面积不满意,还可向当地购买额外的面积。

不过,实际操作中,“原拆原建”进程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有业主不同意咋办?如何加快这一进程,使更多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为何越来越多的居民要求“原拆原建”?

“原拆原建”作为一种常见的改造模式,旨在保持原有社区风貌的同时,提升居住环境和质量。近年来,原拆原建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新房在质量和设计上会得到极大提升

从居住条件的改善来看,原拆原建意味着在原有土地基础上进行房屋的重建。这种方式能确保新的房屋使用最新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从而在质量和耐用性上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新房的设计可以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到现代居民的居住需求和生活习惯。例如,户型设计可以更加合理,采光和通风条件可以更加优越,居住环境可以更加舒适。因此,通过原拆原建,居民能够住上更加宽敞、明亮、舒适的“好房子”,极大地提升了生活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在改变房屋结构和房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原拆原建相比传统的旧改方式,在改变房屋结构和房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旧改通常只是对老旧房屋进行小修小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环境,但往往无法改变房屋的主体结构和房型。

这使得许多居民对于旧改的效果并不满意,认为其意义不大。而原拆原建则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房屋的结构和房型,根据现代居住需求进行重新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彻底改变老旧小区的衰败景象,还能够使房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居住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由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

原拆原建还得到了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以浙江省为例,省住建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新规,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原拆原建工作。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原拆原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同时,全国范围内也有多个重要城市纷纷响应,推进“原拆原建”的自主更新模式,这表明原拆原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际上,许多地方之所以支持原拆原建,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拆原建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新的建筑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建筑业、建材业、设计业等,这将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新的房屋也将吸引更多的居民入住,进一步促进周边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原拆原建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不过,在原拆原建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因为并非所有居民都对此持积极态度,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居民而言,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重建费用而持反对意见。

以浙工新村为例,这个拥有548户居民、共计13栋7层建筑的小区,计划在拆迁后建造7栋11层小高层住宅,整个拆迁建造费用高达5.3亿,而当地仅能提供0.6亿的支持,这意味着业主要自筹资金4.7亿元。

平均下来,每户居民需要出资近100万。这样的金额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一些居民对“原拆原建”持反对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平均每户出资近100万进行“原拆原建”工程,对于业主们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对划算的选择,毕竟,当地的房价已经高达每平米3.5万至3.8万,购买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至少需要350万至380万。相比之下,通过“原拆原建”,居民们只需支付近100万,就能搬进新房子,这无疑是一种经济上的实惠。

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一些居民表示,虽然“原拆原建”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但不少家庭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些家庭可能由于收入有限、积蓄不足或其他原因,无法承担高昂的重建费用。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原拆原建”不仅无法带来实惠,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如何才能加快“原拆原建”的进程?

对于那些有能力出资的家庭而言,实现“原拆原建”并非难事。他们可以通过自行筹资或者参与地方引导的改造项目,按照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特色进行重建。

然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拿不出足够资金的家庭来说,如何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同样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实行两种安置方案。

第一,实物安置

即由地方或相关机构提供新的住房资源,将需要拆迁的居民安置到其他地方的新房子里。这种方式避免了居民在拆迁和重建期间需要长时间过渡的困扰,让他们能够尽快在新的环境中安定下来。同时,实物安置也能够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符合城市更新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货币补偿安置

这种方式下,权威机构会对要拆迁的老房子进行价值评估,计算出每户人家应得的补偿款,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是否接受货币补偿。

如果他们不愿意承担“原拆原建”的费用,就可以选择拿上一笔拆迁补偿款,自己去购买房子,这种方式给予了居民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使得整个拆迁和重建过程更加灵活和人性化。

新方案给了老房子业主多种安置方式予以选择,这使得“原拆原建”的方案更易于获得老房子业主的赞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多元化的安置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和条件,还能够提高整个拆迁和重建过程的效率和满意度。通过提供多种选择,地方和相关机构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减少因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展望未来,预计“原拆原建”的阻力会大幅下降,并将会在国内逐步推广和普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原拆原建”作为一种既能保留城市历史风貌又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改造模式,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要实现“原拆原建”的广泛推广和普及,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一方面,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各方权责和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整个拆迁和重建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历史风貌和文化记忆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在改造过程中破坏原有的特色和风貌,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改造后的环境更加宜居和美好。

总之,“原拆原建”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城市更新模式,需要各地、居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进程,通过实行多元化的安置方式、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原拆原建”将会在国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